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血管拉伤后的新生内膜增生可能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目的:研究采用高蛋氨酸饲料喂养结合球囊损伤腹主动脉的方法复制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将32只白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和(或)2% L-蛋氨酸颗粒饲料,以正常饲养的兔作为对照。分别于实验的第0,2,12周采血化验,并于实验的第12周处死白兔取腹主动脉标本观察。 结果与结论:给予2% L-蛋氨酸颗粒饲养2周后,兔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增高(P < 0.05),此时予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12周后在兔损伤血管段形成了特有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且同时给予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和2% L-蛋氨酸颗粒饲料的兔粥样斑块面积更大、内膜损伤更严重。说明采用蛋氨酸饲料喂养结合球囊损伤兔腹主动脉内膜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袁吉祥  姚成立 《吉林医学》2010,31(31):5498-5500
目的:观察牛磺酸拮抗高脂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探讨牛磺酸拮抗高脂血症致As的机制。方法:33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同时行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8周后自兔耳缘静脉分别采血3ml,化验相关生物学指标。处死家兔后取降主动脉至腹主动脉分叉处血管。利用光镜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面的分析。结果:模型组与实验组比较,兔血浆TG、TC、LDL-C、OX-LDL、ET-1、MMP-9、ROS值均明显下降(P<0.05),HDL-C、NO、SOD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实验组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可见数层泡沫细胞(约3~7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组内皮细胞膜表面及内膜可见VCAM-1棕黄色颗粒和MMP-9黄褐色颗粒明显减少。结论:牛磺酸可以通过降血脂作用和抗氧化应激减轻内皮损伤及血管重塑,从而拮抗As。OX-LDL、胆固醇和组织中的MMP-9在As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吉祥  邹德齐  姚成立 《吉林医学》2010,31(28):4925-4926
目的:评价抗组胺药治疗重症眩晕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96例重症眩晕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先肌内注射异丙嗪针剂25mg,然后予改善循环药物,6小时后服用茶苯海明片25mg,每6小时1次;对照组仅予改善循环药物,24h观察期内除维持静脉滴注外,不再使用其他任何药物。结果: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组胺药对快速缓解重症眩晕症状显著优于改善循环补液等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皮肤难治性溃疡多发于四肢 ,特别是下肢胫前和足背。为寻找更有效的难治性溃疡换药方法 ,两年来我们采用三联液 +素高捷疗胶液湿敷创面的方法 ,取得了显著疗效。1 临床资料所选 2 8例患者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 ,溃疡均分布于下肢及足背 ,其中糖尿病性溃疡 12例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 10例 ,外伤性溃疡 6例。男 16例 ,女 12例。所选患者之溃疡面直径最小为 1 5cm ,最大 10cm ,深度不超过 1cm ,肌腱骨膜暴露及严重静脉曲张符合手术适应症者均未选入。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6例 ,除根据病因行全身治疗外 ,换药时采用胰岛素 8…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叶酸组,GSH组。所有兔先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对照组给予普通家兔饲料喂养12 w。模型组,叶酸组,GSH组术后给予5%脂肪+2%蛋氨酸饲料喂养12 w。叶酸组给予叶酸颗粒5 mg每日3次口服干预,GSH组给予GSH颗粒0. 2每日3次口服干预。术后2 w、12 w自兔心脏采血,检测血清中血脂、Hcy水平及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12 w后安乐法处死兔子取腹主动脉行HE染色,油红O染色,核因子(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喂养12 w,模型组、叶酸组及GSH组HCY显著升高。叶酸组、GSH组与模型组比较HCY水平相对较低(P0. 05)。喂养12 w后,模型组、叶酸组及GSH组血脂水平显著升高。叶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 05),GSH组与模型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 05)。喂养12 w后,模型组、叶酸组及GSH组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叶酸组与模型组比较ROS、SOD、ox-L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 05),GSH组与模型组比较ROS,ox-LDL水平明显降低(P0. 05),SOD水平明显升高(P0. 05)。病理学结果分析:叶酸组与模型组比较新生内膜脂质斑块百分比、新生内皮厚度百分比、横断面脂质斑块百分比、NF-κB阳性细胞百分比未明显减少(P0. 05),然而GSH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指标均明显减少(P0. 05)。结论 GSH通过降低血清HCY、调节血脂水平、抗氧化应激及调节NF-κB活性等途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牛磺酸拮抗高血脂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原理.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3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0、2、12周自兔心脏采血化验相关指标,处死兔取腹主动脉行病理学染色.结果 干预组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然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的粥样斑块面积、内皮厚度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牛磺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细胞防护物质,虽然不能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是可以通过抑制内皮增生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降血脂以及抗氧化应激从而桔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王勇  袁吉祥  高兵  刘珍妮 《临床荟萃》2011,26(21):1903-1904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PE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有报道在PE的栓子中,血栓栓塞占82.2%,肿瘤栓塞占13.3%,脂肪栓塞占3.3%,羊水栓塞占1.1%[1]。近年来,随着PE的知识普及、检查手段的增多更新,国内PE误诊率、漏诊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由于PE发病过程较为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确诊需要特殊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球囊扩张并拉伤兔腹主动脉建立血管损伤模型,分析血管损伤与新生内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内弹力膜损伤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产生的影响。方法对32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进行股动脉穿刺,经导丝送人球囊,球囊扩张并拉伤腹主动脉建立血管损伤模型。术后28天处死模型兔,分离损伤血管,进行固定、包埋及染色处理。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新生内膜厚度,分析确定血管损伤积分。结果血管损伤积分与新生内膜厚度呈正相关。血管损伤积分与新生内膜厚度之间的拟合曲线为呈"S"形的三次曲线。结论内弹力膜损伤加速新生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健康正常受试者20例、胃溃疡患者20例、胃癌患者100例术前的外周血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Tregs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和CD19+B细胞所占比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NK细胞比例的临床诊断临界值。结果: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NK细胞比例较胃溃疡患者和健康人群显著升高(P<0.05),而其他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K细胞的比例还与胃癌的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分化水平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NK细胞比例在胃癌中的诊断临界值为11.61%,该临床诊断临界值灵敏度为88.0%,特异性为80.0%。结论:外周血NK细胞比例不仅是胃癌患者的辅助诊断标记物,而且还和胃癌的恶性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早期低流量体外超滤治疗在急性失代偿期心衰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超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强心、利尿等抗心衰药物治疗24~48 h,超滤组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流量体外超滤治疗24~48 h,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体重、N末端B型利钠钛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个月再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评价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前后的收缩压下降幅度、血肌酐升高幅度、出血并发症和低钾血症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超滤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后体重明显下降(P<0.05),呼吸困难评分明显升高(P<0.05),NT-proBNP明显下降(P<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随访6个月超滤组再住院率明显下降(P<0.05)。超滤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低流量超滤治疗急性失代偿期心衰患者效果优于传统利尿剂治疗,但是相对有创操作和较高的成本制约着心衰超滤治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