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冲 《药物与人》2014,(8):297-297
目的:分析D-二聚体、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Ctn-Ⅰ)对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30名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据胸痛发作至采血时间分为3h内和3-6h组;据临床最后确诊分为非缺血性胸痛组22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8例,ACS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35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23例和ST段抬高组(STEMI)20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心肌梗死诊断仪配套测试板和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分别测定D-二聚体、CK-MB、CTn-Ⅰ水平,分析所有观察对象D-二聚体、CK-MB、CTn-Ⅰ水平的区别,并采用卡方检验对上述指标联合单独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ACS患者中的UA、NSTEMI、STEMI组血清D-二聚体、CK-MB、C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NICP组,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3h内和3-6h组ACS患者D-二聚体、CK-MB、CTn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D-二聚体、CKMB、CTn-Ⅰ联合诊断ACS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单独上述指标的诊断结果。结论:应用D-二聚体、CK-MB、cTn-Ⅰ联合诊断AC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可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ACS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西安市某三甲医院流感疑似病例流感病毒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甲型流感流行特征和病原学情况,为流感早期诊治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2019年就诊于本院的3904例流感疑似病例,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用甲型流感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同时应用Real-time RT-PC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粪便转铁蛋白试验(TF)和粪便隐血试验(OB)联合检测可提高肠道肿瘤的检出率。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病医院肠道肿瘤病人标本进行检测,分别记录粪便转铁蛋白,粪便隐血试验及联合检测的结果,再计算两者的检出率。结果:粪便转铁蛋白试验阳性率为84.4%,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68.9%,两者联合检测时为91.1%。结论:在肠道肿瘤的检测中,粪便转铁蛋白试验敏感性明显高于粪便隐血试验,可作为肠道肿瘤筛查试验。但是粪便转铁蛋白依旧有假阴性存在,需要两者互补检测,可提高检出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乌药汤的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使用GeneCards数据库得到原发性痛经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原发性痛经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得到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调节通路;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乌药汤中共筛选出菜蓟苦素、金圣草(黄)素、异黄檀素、甘草素f等31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ESR1、CASP3、MMP9、HRAS在内的23个基因靶点,影响了内分泌抵抗(Endocrine resistance)、雌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和催乳激素信号通路(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等95条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强结合,其中菜蓟苦素(cynaropicrin)和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接近。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乌药汤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药效,为进一步阐释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袁冲 《中外医疗》2014,(16):111-112
目的分析临床干预对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1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处理,观察组患儿予以综合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持续呕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实施综合性的临床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并降低新生儿综合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朝霞  袁冲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45-145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UA与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少见模式特征。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954例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对于其少见模式(“1”、“1235”、“1245”、“1345”、“12345”),随机抽取58例,再用ELISA法检测作对比。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法定量检测共11种模式,其中5种少见模式。ELISA法检测结果:少见模式中的“1”主要表现为“阴性”;少见模式中的“1345”主要表现为“145”;“1245”模式主要表现为“145”、“245”;“1235”模式主要表现为“135”;“12345”模式共2例均表现为“15”。结论:本组乙肝“两对半”表现模式较为复杂,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度、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均较高,是目前临床检查乙肝“两对半”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在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40例重度窒息所致新生儿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应用药物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治疗。观察两组惊厥、缺氧缺血脑病(HIE)临床分度、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发生惊厥共6例,发生率为30.0%;对照组患儿中发生惊厥12例,发生率为60.0%。观察组患儿轻度和中度共17例,所占比例为85.0%;对照组患儿轻度和中度共10例,所占比例为50.0%;观察组患儿中存活18例,死亡2例,存活率为90.0%;对照组患儿中存活17例,死亡3例,存活率为85.0%。观察组患儿中的惊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的轻度和中度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在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虎杖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虎杖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虎杖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 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虎杖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Mala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炎症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虎杖抗炎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R语言和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和相关通路进行注释;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虎杖抗炎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虎杖中共筛选出13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ELANE、PLG、ALB、MMP9等65个基因靶点,影响了Toxoplasmosis、IL-17 signaling pathway、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等9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两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物接近。结论: 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虎杖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试验间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虎杖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变化,探讨血液细胞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CELL-DNY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各50例。结果:急性期RA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 单核细胞数及其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 单核细胞数及其百分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数、血小板比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判断指标,为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伴有腹水情况下检测其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199(CA199)、125(CA125)以及腹水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在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良性及恶性腹水患者各40例作为参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腹水与血清中CA153、CA199、CA125以及CEA四种标志物,同时以检测对象工作特性(ROC)曲线为依据确定临床判定临界值并确保其最为合理。结果恶性腹水患者在四种标志物指数水平上均较良性腹水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中,患者血清中的四种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其在腹水中的含量;联合CA153与CEA检测过程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93.5%、97.7%。结论对伴有腹水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腹水CA199、CA153、CA125以及CEA四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临床意义重大,而联合CA153和CEA检测为最佳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