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患者208例(ASAⅠ~Ⅱ级),入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10)。观察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2.0μg/(kg·h)+盐酸右美托咪定0.6μg/(kg·h);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2.0μg/(kg·h)+0.9%NS 0.6μg/(kg·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4 h、8 h、12 h、24 h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呈上升趋势,至手术后16 h达到峰值;在术后24 h内,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两组皮肤瘙痒、嗜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且两者联合使用对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一项可行的管理困难气道的方法。操作者时常因寻找声门困难而插管受阻是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舌牵引对于伴有困难气道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伴有困难气道需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n =20)。实验组患者行舌牵引下纤支镜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仅单独行纤支镜气管插管。观察记录首次尝试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及术后1 d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总插管成功率更高,首次尝试插管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实验组患者术后1 d咽喉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证实对伴有困难气道的患者舌牵引辅助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项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B超测量环状软骨水平气道横径(minimal transverse diameter of the subglottic airway, MTDSA)法、年龄公式法和身高公式法对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选择的预判价值。方法选取睢宁县人民医院外科2021年1月—2021年12月择期手术行全麻气管插管患儿120例(排除失访及资料不全样本7例, 删失率5.83%), 按照分层随机区组的方式将研究样本分为年龄公式组(36例)、身高公式组(39例)和MTDSA组(38例)。气管导管选择加强型带套囊气管导管, 3组分别以年龄公式法、身高公式法和B超测量MTDSA法行气管导管型号预评估, 以插管成功最适气管导管型号为标准, 判定3种方法的预评估准确率;比较组间换管率, 插管后即刻MAP、心率, 并发症情况。结果 B超测量MTDSA法对首次气管导管型号评估的准确率为86.84%, 高于年龄公式法的55.56%、身高公式法的46.15%(P<0.05)。MTDSA组换管率为5.26%、换管例次率为10.53%, 均低于年龄公式组的33.33%、44.44%和身高公式组的43.59%、58....  相似文献   
5.
王明玉  衡垒 《中外医疗》2023,(20):114-117
目的 分析予以剖宫产产妇艾司氯胺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9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切断脐带后使用艾司氯胺酮的情况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不使用艾司氯胺酮者为C组,高剂量(0.3 mg/kg)艾司氯胺酮者为K1组,小剂量(0.15 mg/kg)艾司氯胺酮者为K2组。对比3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前1 h、术后4周,3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4 d,K2组EPDS评分低于K1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h,K2组VAS评分为(2.89±0.75)分、(2.91±0.81)分,低于K1组、C组的(2.98±0.87)分、(2.96±0.74)分、(3.79±1.12)分、(3.45±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92、4.69...  相似文献   
6.
高雅  胡薇  水维康  刘鹏翔  衡垒 《浙江医学》2024,46(9):965-969,973
目的探讨甲钴胺及复方倍他米松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徐州市肿瘤医院)择期行VATS的2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钴胺及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TPVB组(E组)、甲钴胺复合罗哌卡因TPVB组(M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TPVB组(B组)和单纯罗哌卡因TPVB组(C组),每组各55例,均于全麻诱导前行TPVB。记录4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血管活性药使用率,术后48h内镇痛情况,术后第2、6、24、48h静息及活动时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3d的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4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后48h内镇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E组术后6、24、48h静息时和活动时的NRS评分均显著降低,M组术后24h静息时的NRS评分显著降低,B组术后6和24h静息时和活动时的NR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C组比较,E组、M组和B组术后1dQoR-40评分显著升高,与M组比较,E组和B组术后1dQoR-40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4组术后3dQoR-40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钴胺及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行TPVB可以减轻VATS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在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市肿瘤医院择期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52例, 年龄65岁以上, BMI 18.5~30.0 kg/m2, ASA分级Ⅰ、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6例):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ESPB组(A组)和罗哌卡因ESPB组(L组)。两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 A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150 mg+艾司氯胺酮0.5 mg/kg+生理盐水, 共40 ml;L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 共40 ml。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评估患者基础认知状态, 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和术后7 d MMSE评分情况, 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 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对上肢骨折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单侧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RNK组, 75例)和罗哌卡因组(R组, 7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RNK组使用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0.5 mg/kg艾司氯胺酮30 ml, R组使用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30 ml, 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反跳痛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入室, 麻醉后5、10、20、30 min, 切皮及手术结束时的MAP和心率;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48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记录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置管连续胸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 PVB)用于开胸手术镇痛对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12例,男55例,女57例,年龄65~75岁,BMI 18.5~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胸椎旁阻滞PVB组(P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C组),P组54例,C组58例。P组使用PVB,C组使用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1、2和3 d患者发生POD的情况;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术后肺不张、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术后PO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P组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1);术后不同时点两组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咳嗽时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P组术后肺不张、恶心呕吐和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连续胸椎旁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镇痛可以提供更充分的术中与术后镇痛,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降低P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