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K562细胞株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联合刺激下,逆转录病毒载体对K562细胞的基因转移效率。方法:以PA317-GCGPXSN细胞制备病毒上清,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后,取经过SCF、IL-3、IL-6预培养刺激后的K562细胞,实施基因转移,流式细胞仪及PCR方法测定基因转移效率。结果:①病毒滴度为1.9×105CFU/m l;②对照组K562细胞测定的荧光强度数值为0.56%,实验组为77.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方法扩增到了NeoR基因的特异性片断。结论:细胞因子预刺激后实施基因转移,可有效地将外源基因转移进入K562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体外能够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或有丝分裂原刺激中的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6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完成.①对象:足月正常分娩产妇脐血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别由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妇产科、血液科提供,产妇与志愿者对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Percoll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纯化,达80%~90%融合时胰蛋白酶消化,按2.0×108L-1密度传代,取第4-5代细胞用于实验.密度梯度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 L-1时加入尼龙棉柱内,用培养基冲出非黏附细胞即为T淋巴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108,1×108,0.5×108 L-1组,各100 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加入2×108 L-1 T淋巴细胞悬液100 μL,再给予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以T淋巴细胞 植物血凝素为阳性对照.③实验评估:观察体外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MTT法测定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形态特征与表面抗原表达:原代培养10~18 d形成平行排列、辐射状或旋涡状的成纤维样细胞,即为脐血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传代7 d左右细胞达90%融合.流式细胞仪检测90%细胞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3,CD29,CD44,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表面抗原CD34,CD45.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与阳性对照比较,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受到抑制,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比值为1:1,1:2和1:4时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8.16±2.31)%,(34.47±3.09)%,(22.15±2.63)%.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抑制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尿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BP)和白介素6(IL-6)及白细胞计数(WBC)对细菌性展路感染(UTI)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治疗的50例展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A,并选择50例非尿路感染,但出现其他疾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B,同时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入选者HBP、IL-6、WBC水平,并记录研究组A患者治疗前后情况,同时分析三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组患者在IL-6上无差异,研究组A患者治疗前后IL-6无差异,P>0.05,研究组A在HBP、WBC上高于研究组B、对照组,而HBP、WBC在治疗1周、出院时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的AUC为0.745,P值为0.000,cut-off值为63.21,YI为0.425;IL-6的AUC为0.542,P值为0.115;WBC的AUC为0.796,P值为0.000,cut-off值为115.69,YI为0.412。结论:对于细菌性展路感染患者,可实施HBP、WBC进行检测,有利于临床判断患者病情,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X线照射对BALB/c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小鼠按实验分组经直线加速器2和3 Gy X线照射,流式细胞仪动态测定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照射后,小鼠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呈进行性降低,至第3、4周出现逐渐恢复迹象,4、5周后恢复正常。在同一时间,3 Gy较2 Gy照射所导致的细胞亚群降低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BALB/c小鼠经照射后T细胞亚群下降明显,4~5周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道主要感染菌及耐药性。方法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456例,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主要感染菌是Uu、Mh和Uu+Mh,女性明显高于男性(78.08%vs 47.31%,P<0.05);最敏感药物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度为82%~99%。单纯Uu感染对环丙沙星(74.46%)、氧氟沙星(59.74%)、司帕沙星(48.49%)耐药性高;单纯感染Mh菌株对红霉素(95.46%)、阿奇霉素(90.91%)、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86.36%)耐药性高;Uu+Mh感染对罗红霉素(97.22%)、红霉素(94.44%)及阿奇霉素和氧氟沙星(91.67%)耐药性高。结论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体外能够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或有丝分裂原刺激中的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6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完成。①对象:足月正常分娩产妇脐血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别由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妇产科、血液科提供,产妇与志愿者对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Percoll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纯化,达80%~90%融合时胰蛋白酶消化,按2.0×108 L-1密度传代,取第4~5代细胞用于实验。密度梯度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 L-1时加入尼龙棉柱内,用培养基冲出非黏附细胞即为T淋巴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108,1×108,0.5×108 L-1 组,各100 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加入2×108 L-1 T淋巴细胞悬液100 μL,再给予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以T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为阳性对照。③实验评估:观察体外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MTT法测定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①形态特征与表面抗原表达:原代培养10~18 d形成平行排列、辐射状或旋涡状的成纤维样细胞,即为脐血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传代7 d左右细胞达90%融合。流式细胞仪检测90%细胞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3,CD29,CD44,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表面抗原CD34,CD45。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与阳性对照比较,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受到抑制,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 < 0.01)。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比值为1:1,1:2和1:4时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8.16±2.31)%,(34.47±3.09)%,(22.15±2.63)%。 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抑制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脑脊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入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总计80例,依据白细胞计数是否高于10×10^9/L作为依据分为两组,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L32例为轻症感染组,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 48例为重症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收入非颅内感染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重症感染组HBP、WBC、中性粒细胞、TP水平高于轻症感染组、对照组,Giu水平低于重症感染组、轻症感染组,三组差异显著(P<0.05),HBP、WBC、TP、PCT及Glu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0.694、0.703、0.711和0.369.HBP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WBC、cPCT、sPCT水平,TP特异度高于HBP、WBC及PCT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HBP作为颅内感染中理想诊断指标,对判断感染轻重程度起着重要临床意义,且升高幅度越高则感染程度越严重,与疾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细菌定植与炎性反应细胞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根据患者有、无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留取痰液进行痰细胞分类计数和定量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炎性反应细胞水平。结果:试验组的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细胞的计数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细菌定植可加重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相关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带血(HUCB)中所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方法:取脐带血,肝素抗凝,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低糖DMEM培养获得贴壁细胞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结果: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形似纤维状细胞形态并表达与MSCs相关的抗原(CD13,CD44,CD71,CD166)。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有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