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减少腭裂修复术中出血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腭裂手术中减少出血量,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资料与方法本组腭裂患者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5岁~7岁,完全性单侧腭裂15例,完全性双侧腭裂6例,不完全性腭裂9例。由较熟练医生施行腭裂修复术,采用下列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概念传入我国至少已有20年,作为该领域先进的治疗理念,已为口腔临床医师认同和接受,并在少数医学院校和专科医院得以实践,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然而,从全国范围看,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临床医师对由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正畸科医生、语音病理学家、儿科医生、口腔修复科医生、儿童口腔医生、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唇腭裂序列治疗小组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上,且知之不详。因此,本期专家论坛邀请了广东省及港澳地区部分专家对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有关问题展开讨论。现将专家的言发主要内容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有研究证实很多细胞因子与机体抗炎、抗肿瘤功能相关 ,与一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生长有关。本研究通过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瘤患者外周血中IL - 2、IL - 6及TNF -α的检测 ,了解患者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状态 ,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肿瘤发展与转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组选择本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鳞状细胞癌患者 13人 ,平均年龄 44 .9岁 ,全部病例均有病理组织学证实。采血前 1月内未作过化疗或放疗。对照组 8人均来自健康体检自愿者。抽取受检者外周静脉血 5ml,取血清 ,用酶联免疫法 (法国CoulterCo.ImmunotechELISA标准试剂盒 )检测其中IL - 2、IL - 6和TNF -α浓度。结果采用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IL- 2分别为 (15 .38± 2 4.34 )pg/ml和 (16 .6 7± 12 .99)pg/ml,P >0 .0 5 ;IL - 6分别为 (6 .32± 5 .90 )pg/ml和 (2 .41± 3.79)pg/ml,P <0 .0 5 ;TNF -α分别为 (6 0 .71± 47.43)pg/ml和 (32 .5 0± 11.88)pg/ml,P >0 .0 5。②将鳞癌患者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两组 ,统计分析显示 :IL - 6在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 ,Ⅲ、Ⅳ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TNF-α在Ⅲ、Ⅳ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IL - 2在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IL - 6作为分化  相似文献   
5.
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一期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方法、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患者同期采用游离腓骨瓣进行重建,其中腓骨肌瓣6例,腓骨肌皮瓣5例。对术后供区和受区的功能和外形进行评价,分析总结临床方法和经验。结果11例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全部成功,所有病例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供区下肢均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对称,张口度3.5~4.2cm。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是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期手术矫治双颌畸形的手术设计与效果。方法 介绍2例累及上下颌骨、畸形机制完生相反的牙颌而畸形患者.其中1例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另1例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进行同期双颌手术。手术基本术式为:上颌骨行整体或分块Le Fort Ⅰ型骨切开术.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U).2例患者骨块移动的方向相反.移动距离依畸形程度而定。结果 2例患者手术后即刻效果均达到术前设计的要求.面形及咬合关系明显改善,术后软组织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随访12~36个月,治疗效果稳定。功能与形态俱佳.未见复发,骨愈合良好。结论 双颌畸形患者按照规范的诊治程序.采用外科与正畸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并行双颌同期手术.是取得功能与形态俱佳效果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7月~2005年9月广东省口腔医院治疗的20例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患者。20例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单纯采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者1例,单纯采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者1例,行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者15例,行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 颏成型术者3例。17例患者在正颌手术前行牙槽裂植骨。结果经治疗患者上颌前移(5.5±1.2)mm,下颌后退(7.2±2.5)mm。患者唇颏关系改善明显,咬合关系良好,但大部分患者鼻部仍有塌陷及偏斜畸形。患者术前后语音状况经语音师评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容貌并取得良好的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32例采用肿瘤及瘤周腮腺组织区域性切除术, 61例采用传统术式,即面神经解剖、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通过半年~13年的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肿瘤及瘤周腮腺组织区域性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远比传统术式组少.结论 肿瘤及瘤周腮腺组织区域性切除术克服了传统术式腮腺手术的很多缺陷,具有操作简单、省时,面神经损伤、面部畸形等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颌骨造釉细胞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颌骨造釉细胞瘤62例临床分析广东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510260)薛国初谭澍良艾伟健郑俊发刘曙光我科自1990年至1996年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颌骨造釉经胞瘤62例,现就其临床特征,手术方法与预后的关系进行讨论,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2例,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癌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初步研究,特别是患者的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方法:运用双色萤光单克隆抗体标记外周血免疫细胞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亚群的量和百分比。受试者分为以下三组:实验组Ⅰ良性肿瘤患者20名;实验组Ⅱ口腔癌患者20名;对照组健康成人15名。结果:良性肿瘤和口腔癌患者的CD19+(B淋巴细胞)细胞量及相对百分比分别是698±291,(13.95±5.83)%和649±423,(12.59±8.44)%,均低于正常组的935±363和(18.62±8.1)%(P<0.05);口腔癌患者的CD16+,CD56+(NK细胞)细胞总数和百分率是721±325和(13.61±6.58)%,明显低于健康组的925±316和(18.54±8.1)%(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口腔癌患者的B淋巴细胞量明显减少,导致了体液免疫功能的下降;同时NK细胞量的减少,是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系统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