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分型、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各有不同,相关的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亦差别很大。本文通过解读相关指南,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浅表食管癌(SEC)的临床疗效,探讨ESD在SE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SEC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SD治疗的3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灶环周比例、ESD治疗的有效性评价指标(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  相似文献   
3.
探讨老年男性中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与骨密度、骨微结构的相关性。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且年龄>60岁的男性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PPI服用情况,分为对照组(使用PPI时间<1周,50例)和PPI治疗组(服用PPI时间>3个月,30例)。分析患者生化指标、骨密度及骨小梁分数。PPI治疗组的体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促甲状腺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PPI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PI治疗组的腰椎骨小梁分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骨小梁分数与碱性磷酸酶(r=0.45,P=0.002)、体重指数(r=0.164,P=0.045)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1,P=0.02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骨小梁分数与碱性磷酸酶依然存在正相关性(β=0.437,P=0.023)。使用PPI超过3个月可明显影响骨微结构,骨微结构较骨密度更能反映PPI对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DBE)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因疑似小肠疾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DBE检查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进镜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口组和经肛组,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进镜方式、进镜深度、内镜阳性发现、诊断、治疗性操作、并发症等。结果:经口组与经肛组之间进镜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发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操作包括活检(36例次)、息肉切除(16例次)、止血(2例次)和胶囊内镜取出(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2.5%,均为轻~中度。结论:DBE在小肠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是治疗小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多发内分泌腺瘤1型(MEN-1)相关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与散发型pNENs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散发型pNENs患者及10例MEN-1相关型p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 PubMed 数据库,文献复习同期报道国外的20例M...  相似文献   
6.
李娜  薛冰艳  朱玲 《中国医刊》2024,(1):109-112
目的 探究临床路径联合精细化干预对消化道早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消化科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临床路径联合精细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情绪水平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0.39±14.21)min、(79.85±15.2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21±9.63)ml、(72.56±10.74)ml;住院时间分别为(11.37±2.06)d、(15.29±2.41)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为(20.21±4.21)分、(26.58±4.09)分;汉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1,MEN-1)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病例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22年6月10例MEN-1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肿瘤的组分和治疗方式等,并通过检索 PubMed 数据库分析2010年1月—2022年6月关于MEN-1的24例个案报道资料。结果:共分析34例MEN-1患者,男21例,女13例,发病中位年龄为55岁(30~80岁),其中20例患者有家族史,10例患者发生转移。34例MEN-1患者共有100种不同的肿瘤组分,其中,最常见的肿瘤组分是甲状旁腺腺瘤[29例(29%)]、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0例(30%)]和垂体瘤[20例(20%)]。29例甲状旁腺腺瘤均进行了手术治疗;2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术后行化学疗法,2例术后行生物制剂治疗,另外2例长期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0例垂体瘤中,有5例进行了手术治疗,8例行药物治疗,7例随访观察。随访至2022年6月,34例MEN-1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MEN-1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甲状旁腺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垂体肿瘤是其最常见的三大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是各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余治疗包括生物制剂、化学疗法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