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栀子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芦丁(3)、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4)、5,3′-二羟基-7,4′,5′-三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6)、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7)、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8)、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9)、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10)、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1)和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6和8为首次从栀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栀子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鉴定了10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2),19α-羟基-3-乙酰-乌苏酸(3),栀子花乙酸(4),3-乙酰-栀子花甲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熊果酸(8),3α-羟基-熊果酸(9),常春藤皂苷元(10).结论 化合物4,5,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本文以蔓荆子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来考察单叶蔓荆子种子最佳采收期,种子的寿命和储藏方法。结果:江西省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为每年的10-11月份,储藏方式对蔓荆子种子在一年内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蔓荆子种子与蔓荆子药材在采收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草珊瑚种胚发育状态及种胚后熟时期适宜的储藏方式。方法:将种子分别在5、10、15、20、25℃恒温培养箱及室内自然温度下湿沙储藏,每10 d统计种子胚率;储藏方式分别为去果肉湿沙储藏种子和带果肉湿沙储藏种子,储藏100 d后,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健康率。结果:胚后熟速度随着温度上升而加快,在20℃~25℃下,30 d左右即可完成胚后熟,室温下需要90 d左右;带果肉沙藏种子和去果肉沙藏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3.00%和38.50%,健康率分别为95.50%、54.50%。结论:温度是影响草珊瑚种胚后熟的主要因素,在20℃~25℃下去果肉沙藏种子,胚后熟最快,种子健康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草珊瑚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并根据酶谱特征,提供种子真实性鉴定依据。方法: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5个群落的草珊瑚种子进行酯酶同工酶测定和谱带分析,用Ntsys2.10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通过UPMA法进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种源的亲缘关系。结果:种子酯酶同工酶共出现12个谱带类型,分为3个区,即A区(0.17~0.36),B区(0.46~0.66)和C区(0.75~0.82)。其中Rf=0.36、Rf=0.59和Rf=0.66为3条特征酯酶谱带。草珊瑚不同种源间遗传相似度在0.50~1.00间。结论:种子酯酶同工酶谱带能大致区分的草珊瑚种子的来源,并有效地鉴定出种子真实性。草珊瑚种源亲缘关系较近,与产地没有必然联系。15批种子样品划可分为四个类群,遗传关系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栀子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1);京尼平-1-O-β-D-龙胆双糖苷(2);genipin-1,10-di-O-β-D-glucopyranoside (3);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4);栀子新苷甲酯(5);1-羟基-7-羟甲基-1,4a,5,7a-四氢化环戊二烯骈吡喃-4-醛(6);栀子酸(7);山栀子苷(8);6-O-Methylscandoside Methyl Ester(9).结论 化合物6和9为首次从栀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