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随着磁共振(MR)机器和腹部MR增强扫描序列的发展,并行采集、容积内插技术等快速采集技术的应用,一次屏气可以完全采集全肝图像,并能做多期的增强扫描。比较西门子公司并行采集全面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技术GRAPPA以及最新推出的鸡尾酒技术CAIPRINHA。CAIPRINHA通过改善重叠条件的方法来实现GRAPPA无法处理"混叠伪影"及g因子噪声的更好改善[1]。本研究旨在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为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结果在30例患者中,MSCT表现为肠壁增厚19例(其中表现为可逆性缺血17例,表现为不可逆性缺血2例),肠壁变薄8例(均表现为不可逆性缺血),肠壁无明显增厚或变薄1例,肠壁增厚与变薄并存2例。在可逆性肠缺血患者中,肠壁出现分层强化呈"靶征"11例,肠壁强化正常或增加3例,肠腔扩张、积液10例;在不可逆性肠缺血患者中,强化减弱或无强化7例,肠腔扩张、积液2例。在30例患者中,肠系膜水肿、浑浊22例,4例合并腹水;肠壁和/或门脉积气9例。结论肠系膜动脉狭窄或闭塞易导致肠系膜不可逆性缺血,通常可引起肠壁变薄;而可逆性肠系膜缺血多表现为肠壁不同程度的增厚。MSCT能快速、准确地诊断缺血性肠病,并能对其发病原因、病变范围、病情程度等作出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MRI多期动态增强中,动脉双期、门静脉期、延长期磁共振T1WI图像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用西门子1.5T Area syngo D13超导型磁共振对32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MRI检查。平扫序列:T1W1采用Flash多次屏气,T2WI采用Haste-fs加多次屏气,动态增强采用T1WI扫描序列。结果:32病例发现肝血管瘤病灶57个,T1WI上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表现。动态增强显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区逐步向病灶中心渗透性强化,直至瘤体完全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很好显示肝血管瘤,结合其他成像序列,对肝脏血管瘤诊断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螺旋与非螺旋方式在头颅常规扫描应用中的差别,探讨头颅扫描的理想方法。方法用Mx8000四排螺旋CT对30例志愿者分别进行螺旋和非螺旋头颅常规扫描,在分辨率、噪声、伪影和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图像进行评分,作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螺旋扫描的图像在伪影、噪声及综合诸方面,均低于非螺旋扫描图像,经统计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仅在空间分辨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颅常规检查采用非螺旋扫描方式,可以得到较高质量的CT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CT多期增强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分析其CT平扫、增强特征和临床表现,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肿瘤几乎为类圆形的等或稍低密度灶,包膜、钙化、中央疤痕发生率分别为13.79%、10.35%、13.79%,肿瘤平扫、动脉期、静脉及延迟平均CT值分别为35.773.6HU、90.1416HU、80.64 22.46HU。无临床症状25例,腰酸痛4例。结论 CRCC的CT多期增强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是CT表现多样,当出现囊变、坏死时难与透明细胞癌鉴别,表现为等密度,轻度强化的实性结节时与嗜酸细胞瘤和乏脂肪型错构瘤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和超声检查对输卵管积液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确诊为输卵管积液的36例患者46条积液输卵管的MRI及超声检查资料.对比分析MRI和超声成像在输卵管积液影像学征象的表现差异,评价影像学检查对输卵管积液诊断效能.结果 36例46个病灶中,单纯性输卵管积水41条,积脓输卵管5条,双侧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测心肌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CTA资料分析,经工作站后处理获得冠状动脉的MPR和VR像,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冠状动脉CTA应用MPR与VR技术检测心肌桥的敏感性分别为97.37%、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测心肌桥时,MPR的敏感性髙,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细节的显示有优势;VR能直观地显示多支冠状动脉走行及其与心肌的空间关系;两者结合提高了冠状动脉CTA检测心肌桥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联合ADC值对乳腺微浸润癌(DCIS-MI)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病患者MRI资料,其中DCIS-MI 4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44例及良性病变16例,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50、600、1000 s/mm2),以DCIS-MI为研究主题,对比分析病灶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三类病变ADC值(b=1000 s/mm2)差异及ADC诊断阈值.结果 病变强化形态:DCIS-MI以导管样和段样强化为主(25/40,62.5%)、IDC以肿块样强化为主(36/44,81.8%,直径>2 cm)、良性病变以局灶性强化为多(9/16,56%),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48,P=0.000).TIC:DCIS-MI常为Ⅱ型(30/40,75%),IDC曲线多为Ⅲ型(36/44,81.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2=24.317、37.991,P=0.000).ADC值:良性组、DCIS-MI及IDC分别为(1.489 ±0.244)×10-3mm2/s、(1.121 ±0.405)×10-3mm2/s及(0.851±0.103)×10-3mm2/s,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92,P=0.000).其ADC诊断阈值分别为1.678×10-3 mm2/s、1.391×10-3mm2/s、0.939×10-3mm2/s.DCE-MR联合ADC值对微浸润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5%、93.8%、89.3%.结论 动态增强MRI联合ADC对DCIS-MI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 rhage,SAH)后自噬在基底动脉壁的表达,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SD大鼠SAH后早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其与自噬(autophagy)的相关性.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B组)、安慰剂组(C组)、Cystatin C治疗组(D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在枕大池单纯注入生理盐水,其余三组大鼠在枕大池一次性注血制作SAH模型,治疗组在注血前30min经枕大池注入Cystatin C水溶剂0.1ml(10μg/0.1ml),安慰剂组在注血前30min经枕大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均于术后48h处死大鼠,取脑基底动脉部位标本作病理检查,测定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以此评价有无脑血管痉挛及程度;应用自噬标记抗体LC3和Beclin-1对各组大鼠基底动脉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SAH组和安慰剂组大鼠基底动脉内径周长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血管壁厚度明显增加(P<0.01).Cystatin C治疗组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增大,管壁增厚程度减轻以及CVS值下降,与SAH组及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自噬相关指标LC3和Beclin-1在对照组呈低表达,在SAH组及安慰剂组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ystatin C治疗组,LC3 和Beclin-1的表达进一步增高,与SAH组及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H后自噬在基底动脉壁被激活,提示自噬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参与了CVS的病理及生理过程,经枕大池注入Cystatin C能诱导自噬在基底动脉壁的高表达,对CVS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