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院内分泌科住院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每日应用胰岛素≥30 U,糖化血红蛋白(Hb A1c)≥8%,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3组,T2DM-A组(8%≤Hb A1c≤9%)、T2DM-B组(9%相似文献   
2.
蔡皓伟  李春月  杜君  李静  杨永歆  李忠 《安徽医学》2021,42(10):1180-1182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据相关研究[1]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 .4%.2017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2]指出,预计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增至6.09亿.目前我国人群糖尿病发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及其它类型糖尿病少见,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素调控能力下降伴随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以往的观点[3]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下降是胰岛细胞的过早凋亡,而研究发现胰岛β细胞凋亡的增加并不能完全解释胰岛功能衰退,功能性胰岛β细胞数量的下调是其主要原因.在各种代谢环境下β细胞发生去分化改变,分化成了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内分泌祖细胞.影响细胞去分化有多个环节因素,其最重要的是转录因子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对β细胞的去分化产生影响.干预去分化或转分化将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然而β细胞分化为其它细胞的途径机制涉及多种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系统性认识转导信号通路有助于了解胰岛细胞功能的本质,本文将从细胞去分化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和相关信号因子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基础上,由于足部外伤,感染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和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低血糖诊断指标:以血糖≤3.9 mmol/L作为糖尿病低血糖的标准。老年糖尿病的患者中,多因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疾病、口服降糖药物过量、饮食量不足等诱发低血糖;我科于2014年8月收治1例糖尿病患者,足部软组织慢性感染,患者反复出现低血糖,给予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 OA)又称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是因关节软骨损伤或退行性病变而继发骨质增生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临床以疼痛、肿胀、关节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笔者自2009年4月~2009年10月应用针刀疗法联合毫针针刺综合治疗OA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治疗特点与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对颈性眩晕的致病机制未完全明了,国内学者对其发病机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在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外,近年来在针灸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在针刀治疗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就,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的内容,主要从生命体征的护理、伤口护理、并发症的护理、饮食护理、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心理护理、穴位护理、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八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家庭。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糖代谢紊乱存在一定关系,其原因和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关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糖尿病的总体治疗方法尚未有报道,患者血糖控制多不理想,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该患者应用螺内酯、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理想,也减少了胰岛素用量及降糖药物种类,效果显著,特此报告以进一步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针刀疗法是治疗慢性软组织劳损和骨科疼痛性疾病的新途径。近年来,随着针刀技术的推广,其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扩大.临床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疼痛是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觉,是一种生理与心理的综合现象,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临床治疗发现,针刀操作中疼痛问题是患者终止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针刀治疗中的疼痛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针刀操作及减轻患者痛苦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患者椎动脉支架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于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住院、年龄>60岁且行椎动脉支架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突变型组(46例)和野生型组(62例)。观察2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突变型组血小板抑制率为(54.3±5.6)%,野生型组为(69.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突变型组出血发生率为2.2%(1/46),野生型组为4.8%(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组再发脑梗死发生率为32.6%(15/46),野生型组为4.8%(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突变型组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43.5%(20/46),野生型组为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老年椎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携带CYP2C19突变型基因比野生型有更高的再狭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风险。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指导用药以降低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