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NHG7 (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 RT-qPCR检测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核浆分离实验检测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的定位。在MDA-MB-231细胞系中,siRNA沉默LncRNA SNHG7后,利用MTS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研究LncRNA SNHG7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研究LncRNA SNHG7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WB)实验研究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细胞系中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结果 q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乳腺正常上皮MCF-10A相比,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siRNA沉默LncRNA SNHG7后,细胞增殖能力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被抑制(P0.05),划痕实验显示细胞的愈合能力降低(P0.05),trans well实验显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被抑制(P0.05)。WB结果显示β-catenin、 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下调,磷酸化的β-catenin(p-β-catenin)蛋白降解增加。结论 LncRNA SNHG7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沉默LncRNA SNHG7后,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均降低。WB结果表明LncRNA SN HG7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可能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下调和p-β-catenin蛋白降解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三阴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辅助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三阴型乳腺癌患者、119例良性乳腺疾病及81例健康体检者中CEA、CA125、CA153、CYFRA211的水平变化情况,应用ROC曲线评价其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CA125、CA153、CYFRA211均与肿瘤分期相关(P0.05);CA153、CYFRA211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CEA、CA153、CYFRA211与淋巴结波及情况相关(P0.05);CA125与肿瘤远处转移相关(P0.05);四个指标跟三阴型乳腺癌的复发及有无乳腺癌家族史均无相关性(P0.05)。通过ROC曲线发现CA125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诊断效能最好(AUC=0.830,P0.05),其次为CA153(AUC=0.704,P0.05)、CYFRA211(AUC=0.625,P0.05)。CEA对于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最低(AUC=0.481,P0.05)。联合CA125、CA153、CYFRA211诊断效能最高(AUC=0.857,P0.05),可显著提升诊断特异性。结论 CA125是三阴型乳腺癌的有效诊断指标,联合CA125、CA153、CYFRA211可以显著提升诊断特异性。CA153、CYFRA211单一指标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一般,CEA对于三阴性乳腺癌诊断效能最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糖尿病足患者伤口分泌物中病原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 为临床制定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导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住院治疗且诊断为糖尿病足的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 并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呈现。结果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02例, 其中合并病原菌感染者60例, 感染率为58.82%。合并感染患者中, 男性41例(68.33%), 女性19例(31.67%), 年龄33~87岁。共分离临床菌株65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32.31%), 革兰阴性菌44株(67.69%)。占比居前3位的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38%, 10/65)、大肠埃希菌(13.85%, 9/65)、铜绿假单胞菌(10.77%, 7/65)。结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微生物分布方面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经验用药可以根据细菌分布情况使用抗菌药物, 并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减少多重...  相似文献   
4.
李慧  蔡栋昊  王楠  陈丽丹 《广东医学》2023,(12):1565-1569
目的 分析长新冠(long COVID,LC)患者临床症状的分布特点及体内凝血和炎症状态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L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就诊的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30 d仍有症状持续的44例患者病例特征,对就诊症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各症状发生的比例。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统计各指标的测量值,观察其正常和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44例LC患者中男14例(31.82%),女30例(68.18%),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41~60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为15.90%。LC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闷(36.36%)、失眠(22.73%)和心悸(18.18%),其次为咳嗽(13.64%)、胸痛(9.09%)和疲劳(9.09%)。仅有5%~10%L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升高,血小板计数(PLT)升高,20%患者的D-二聚体(D-D)升高;90%以上患者的炎症指标正常。结论 中年、女性、合并糖尿病是LC的危险因素,LC患者持续存在的临床症状主要来自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