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1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4例,血管内治疗7例,伽玛刀治疗2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血管内治疗的7例患者中,5例术后即刻行造影显示硬脑膜动静脉瘘消失,未发生并发症;另2例栓塞后有少量残留,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治愈。伽玛刀治疗2例,随访1年症状好转。保守治疗的2例患者,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其中1例成功治愈,另1例好转。1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30个月,7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2例复发,1例再次栓塞后治愈,1例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及伽玛刀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15例患者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应针对其部位及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是其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方法33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为椎基底动脉分支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之远端动脉瘤,分别为8例、6例、9例、10例。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29例,直接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影像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在神经导航指引下行开颅动脉瘤灼闭手术1例,1例因血管内栓塞治疗失败未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相关死亡,2例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术后1 d 患者再出血死亡,1例栓塞未成功又未行手术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余30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再出血。结论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多数手术治疗难度大,应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SAH组(B)、SAH+IL-10组(C)、SAH+锌原卟啉(ZnPP)+ IL-10组(D)、SAH+ ZnPP组(E),经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兔SAH后CVS动物模型,术后C、D、E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IL-10、ZnPP,术后第5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水平,取基底动脉血管检测血管直径并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结果 SAH后血管痉挛模型造模成功,SAH各组基底动脉直径比A组明显缩小(P<0.05),TNF-α与IL-6含量升高(P<0.05),其中基底动脉直径在C、D组[(733.94±17.28)、(646.11±9.79)μm]较B、E组[(595.64±10.15)、(532.81±17.09) μm]增加,TNF-α和IL-6含量在C组[(26.27±1.64)、(58.15±1.38) ng/L]、D组[(43.45±1.77)、(77.17±1.09) ng/L]较B组[(53.56±1.27)、(115.93±1.47) ng/L]、E组[(60.56±1.79)、(136.45±1.73) ng/L]降低;A组脑基底动脉未检测到HO-1蛋白,C组HO-1含量(0.446±0.019)较B、D、E(0.314±0.014、0.251±0.018、0.160±0.011)组含量增加.结论 IL-10能够缓解SAH后所致CVS,可能是经HO-1蛋白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簧圈栓塞术后行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的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头颅CT均表现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内血肿;DSA发现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部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前交通动脉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引流术后3~4 d血肿大部分引流干净,无再出血、感染及脑梗死。术后6个月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3例。结论 对合并脑内血肿的自发性SAH,首先应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需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复合手术对于部分未发生脑疝又合并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是可行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LRIG3特异性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LRIG3(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 3,LRIG3)基因特异的RNA干扰质粒,为探讨抑制LRIG3基因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调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LRIG3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2条能转录短发卡RNA(shRNA)的DNA序列,命名为LRIG3-shRNA1、LRIG3-shRNA2,同时设计1条非特异性序列作为阴性对照,命名为negative-shRNA。并与pGenesil2质粒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挑选阳性克隆,抽取重组质粒,使用限制性内切酶SalⅠ酶切电泳,DNA测序鉴定。3种重组表达载体转染胶质瘤细胞系GL15细胞,用G418筛选后挑选单克隆并扩增获得稳定株。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LRIG3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成功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经Sal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寡核苷酸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经测序鉴定,序列完全正确。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三种质粒的GL15细胞,转染pGenesil2-LRIG3-shRNA组细胞LRIG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转染pGenesil2-negative-shRNA组。结论成功构建针对LRIG3基因的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可抑制LRIG3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以四肢常见,头皮假性动脉瘤少见。我科2011年显微手术治疗颞浅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19岁,因左颞顶部外伤后搏动性包块50 d入院。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表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1,LRIG1)基因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呈低表达,LRIG1基因过表达后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LRIG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和抑制其生物学行为,但却很少有研究从阻断LRIG1基因的表达的角度进行论证。目的:构建针对LRIG1基因的特异性RNA干扰质粒,稳定转染人脑胶质瘤GL15细胞系,观察其对目的基因LRIG1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LRIG1基因序列设计2条RNA干扰序列,命名为LRIG1-shRNA1和LRIG1-shRNA2,并设计1条非特异性序列作为阴性对照,命名为pGenesil2-negativeshRNA。合成各自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与pGenesil2质粒载体连接,转化扩增后测定序列。用不同浓度的G418作用于GL15细胞确定G418对GL15细胞的筛选浓度。将3种重组表达载体转染GL15细胞,G418筛选后挑单克隆并扩增获得稳定株。Western blot检测LRIG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构建的重组pGenesil2-LRIG1-shRNA质粒经限制性酶切及DNA测序分析证明其序列插入正确。转染pGenesil2-LRIG1-shRNA1(LRIG11)细胞和pGenesil2-LRIG1-shRNA2(LRIG12)细胞LRIG1蛋白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pGenesil2-negativeshRNA分别下降47.9%(P〈0.01)和32.8%(P〉0.05)。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针对LRIG1基因的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2-LRIG1-shRNA1,其转染GL15细胞后可抑制LRIG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及其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37例TCCF患者,单纯应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31例,带膜支架植入治疗5例,1例未治疗自动出院。结果 36例患者全部血管内治疗成功,31例闭塞瘘口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5例行可脱球囊闭塞瘘口同时永久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痉挛3例,术后脑缺血1例,高灌注3例,颈内动脉狭窄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2例术后第3天、第6天复发,再次行可脱球囊闭塞瘘口治愈。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6个月,均无瘘口再通,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单纯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效果良好,在可脱球囊治疗困难时,选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在降低血压情况下颈内动脉闭塞试验是评价能否可闭塞颈内动脉的金标准。预防并发症发生、处理好术后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为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原则及其疗效。结果33例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6-58岁,其中小于18岁者15例。该病常见累及额骨、筛骨、蝶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局部肿物、眼球突出、视力障碍、面部畸形等。X线平片及CT检查主要表现为局部骨密度增高,出现占位效应。病灶位于颅骨一侧皮质者,边界清楚,可有硬化;而病灶在骨髓腔内者,则多边界不清。CT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MRI检查骨纤维结构不良信号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因此MRI对其的诊断意义不大。术后随访.3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2例复发。结论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较男性多见。外科手术为颅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积极手术可使骨质愈合良好,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