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一种新型血管内支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枚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技术制备新型血管内支架分别植入30只实验犬主动脉内,术后CT血管造影了解其在主动脉内情况,并通过大体肉眼观察、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了解内术后不同时间支架表面新生内膜情况。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植入实验犬主动脉内。术后支架通畅率100%,无支架移位、扭曲、断裂,无支架感染及血栓形成,管腔无狭窄或闭塞;支架的轴向回缩率均2%,径向回缩率均4%。术后1周,支架腔面迅速被一薄层半透明膜状结构覆盖;术后1个月,支架绝大部分表面可见与周围血管正常内膜相延续的新生内膜;术后2个月,新生内膜基本上完整覆盖整个支架腔面(98.83%),其厚度达到峰值(350.00μm);术后3~6个月,新生内膜厚度逐渐降低,管腔内径逐渐增大至植入前大小,最后新生内膜表面被单层完全成熟的内皮细胞覆盖。除术后1周外,其余时间点支架表面新生内膜组织中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染色均呈阳性,而各时间点支架腔面新生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染色均呈阳性。结论: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技术制备的新型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实验犬体内后形态结构稳定,并可迅速完成支架腔面内皮化,保持长期的通畅性,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及理化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影像教学辅助传统模式教学在肝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医院肝脏外科实习的63名临床医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名)和观察组(32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影像教学,比较两组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带教1个月后,观察组基础理论、综合阅片分析能力及临床技能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CTDI-CV)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多影像教学辅助传统模式教学应用于肝脏外科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实习临床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升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术后腹壁T管周围胆瘘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胆道探查术后腹壁T管周围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28例通过负压引流,2例通过普通引流后治愈,2例未引流者发生伤口感染。结论:负压引流对处理胆道探查术后腹壁T管周围胆瘘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蜈蚣提取液对大鼠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将二甲基苯并蒽(DMBA)直接置入到大鼠胰腺被膜下胰腺实质内,建立胰腺癌模型。A组每周灌服蜈蚣提取液一次,连续灌服5个月;B组每周腹腔注射曲古霉素(TSA)一次,连续5个月;C组不做干预饲养5个月,观察三组sD大鼠胰腺肿瘤的发生及生长情况,并进行)(2及秩和检验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胰腺肿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1%vs25.0%,P〉0.9),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25.0%vs51.7%,P〈0.05);A组与B组的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分别与C组的肿瘤大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蜈蚣提取液能抑制SD大鼠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  相似文献   
5.
我区是国家级风景旅游开发区,自2006年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后,观光旅游业日趋发达,这在促进旅游区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及经济收入提高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使外来流动人口增加,流动性增强,人员成分复杂,使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呈广泛复杂的趋势。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经济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6和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09.64/10万和309.39/10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期分别为262.86/10万和434.09/10万)。低于刘江等的报道结果。而2007年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沈阳市2007年为风疹高发年。以下是我地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几项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物恐怖及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化学性中毒等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建立及时准确、经济高效的监测报告系统,早期发现和监测疾病,可减轻对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损害,减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稳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BP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KBP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HCC患者石蜡标本中FKBP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新鲜HCC标本中,26例(86.7%)HCC组织FKBP5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FKBP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显示,FKBP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3.6%vs.28.0%,P0.001);FKBP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9)、肿瘤个数(P=0.018)、微血管侵犯(P=0.020)、TNM分期(P=0.009)和BCLC分期(P=0.024)有关,且FKBP5高表达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01);FKBP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HR=1.992,95%CI=1.127~3.522,P=0.018)和无瘤生存(HR=1.787,95%CI=1.067~2.99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