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中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加以分析。方法随机将100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药治疗(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治疗(联合组),每组患者50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西药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约为80.00%;而联合组总有效率约为96.00%。两组比较。联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RNA干扰GPR14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血管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NA干扰技术下调尾加压素Ⅱ(UⅡ)特异性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4(GPR14)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心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SHR或Wistar-Kyoto(WKY)大鼠均随机分为两组:裸病毒(Ad)对照组和Ad-GPR14-shRNA治疗组,分别尾静脉注射对照Ad和表达GPR14基因特异短发夹RNA(sh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GPR14-shRNA。注射前1周和注射后0、1、2、3、4周检测心脏、胸主动脉GPR14表达情况和尾动脉压变化情况。检测注射后2周心脏、胸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病理学。结果 Ad-GPR14-shRNA注射后1周即显著降低WKY大鼠和SHR心脏、胸主动脉GPR14表达和尾动脉压,该效果可持续至第4周,2周时最明显,并且SHR大鼠降低更显著;Ad-GPR14-shRNA治疗2周时SHR组左心重/体质量显著下降、心肌细胞横断面积显著减少、心肌纤维化显著减弱、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中膜厚度/官腔内径比值显著下降。结论 RNA干扰能有效降低心肌和血管GPR14表达,降低SHR血压并改善心血管重构,靶向GPR14的RNA干扰有望成为高血压病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DM)的理想切点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8例,所有患者均行空腹血糖、2 h 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进行判断,得到诊断DM的HbA1c值,计算最佳切点。结果158例入选的冠心病患者中,平均HbA1c为(6.27±1.04)%;诊断为正常糖耐量(NGT)37例,HbA1c为(5.32±0.08)%;糖调节受损(IGR)52例,HbA1c为(6.03±0.36)%;DM 69例,HbA1c为(6.96±1.11)%。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76.6%。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HbA1c与诊断DM 相关的临界点为6.3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95%,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 0.823-0.935)。结论 HbA1c≥6.35%作为筛查DM切点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可作为临床DM 筛查的切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房颤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变指标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6例房颤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华法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动图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流变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T、APTT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相对分散、不同节次之间缺乏联系,不能有效地展现机体内免疫应答这一连续的反应过程。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在前期《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机体抗感染免疫应答这一主线,制定了综合实验课程方案:(1)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2)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含量、(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含量。通过建立细菌腹腔免疫小鼠模型,本研究依次串联出这3个目前免疫学常用且先进的实验方法,同时检测指标契合抗感染免疫应答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学生通过显微镜能够直接观察到具有分叶核的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可见被吞噬的白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腹腔免疫小鼠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Ly-6G+)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血清中TNF-α的含量也显著增高。该综合实验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更系统地理解机体应对细菌感染的早期免疫应答过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直接吞噬、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炎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1例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组(治疗组,n=60)和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61),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治疗1个月后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并观察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心脏基础病变、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住院期间病死率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1个月后纽约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在治疗1个月后较入院时有显著性差异并明显优于对照组,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无不良反应。结论短程小剂量甲状腺素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纽约心功能分级及射血分数,使用安全,其机制应与改善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对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52例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曲美他嗪组,每组26例,均服药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心房内径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相似,随访12个月后,曲美他嗪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大于常规治疗组,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曲美他嗪组左房内径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心肌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及左房重构,对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2例,另设性别、年龄相匹配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hsCRP,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采用Gemini法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患者Hcy分别为(14.5±3.9)μmol/L,(7.95±2.8)μmol/L(P<0.05);hsCRP分别为(8.7±1.3)μmol/L,(2.7±1.2)μmol/L(P<0.05),Hcy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而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Hcy水平增高,而hsCRP不与冠脉严重程度成正相关,通过测定Hcy可以反映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而测定CRP可以反映冠脉不稳定斑块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12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我院体检正常的120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尿酸(UA)、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水平,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功能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血浆UA、BNP、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NYHY级别增高,血UA水平逐渐升高,其组间差异性显著(P〈O.O1),与LVEF呈负相关(r=-0.69,P〈0.01).BNP水平与NYHY有显著的相关性(r=0.64,P〈O.01),与LVEF呈负相关(r=-0.73,P〈O.01).血hs-CPR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0.165,P=0.068),与LVEF(r=0.21,P=0.08)无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UA、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UA、BNP与左室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s-CRP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为寻求有效的HIE治疗方案,实现降低围生期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我们自1998年8月以来,对HIE在传统治疗常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丹参与纳洛酮,并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8年8月~2002年8月收住院的中、重度HIE患者共10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制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