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组织切除量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膀胱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96.2±8.7)min、住院时间(6.3±2.2)d短于对照组的(113.5±8.9)min、(9.2±3.1)d,术中出血量(163.6±9.3)ml少于对照组的(189.5±12.5)ml,腺体组织切除量(57.4±3.5)g大于对照组的(44.3±3.5)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PSA、PVR、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SA水平低于对照组, PVR少于对照组, Qmax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切确,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各有优缺点,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FUR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长径2~3 cm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肾结石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MPCNL治疗,研究组采用FURL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疼痛与舒适度评分及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情况(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等)。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术后3 d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周及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5、48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FURL、MPCNL治疗结石长径2~3 cm的肾结石均有较好的效果,但FURL的手术时间较短并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术后生存质量情况较高,患者疼痛舒适度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4.
黄敬彬  柯楚琴  蔡奕川 《新医学》2012,43(6):410-412
目的:评价干扰素α-2b单独与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合并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珠贫)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合并珠贫的CHC患者进行平行、随机、对照试验。3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α-2b单独应用组(单药组)18例及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组(联合用药组)14例。单药组患者接受每周3次普通干扰素α-2b300万单位皮下注射;与此同时联用组患者接受每周3次普通干扰素α-2b 300万单位皮下注射,以及利巴韦林800~1 200 mg/d分3次口服。两组疗程24~4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有6例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提前结束治疗,其中联合用药组5例(36%),包括4例严重贫血患者及1例甲状腺炎患者;单药组1例(6%),为抑郁症患者。联合用药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用药组完成所有疗程的9例患者终点应答率9/9,单药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用药组ALT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停药6个月时,联合用药组、单药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9、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珠贫的CHC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治疗远端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由于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的治疗。方法:采用精液分析(包括精液的量、pH值、果糖的测定)、经直肠指检和B超检查的方法。于2005年11月~2006年12月,12例诊断为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2.3±1.1)cm]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镜切开、切除梗阻的射精管,直到见到有乳白色的精液排出的方法治疗。结果:12例精囊囊肿患者术后1、3、12个月复查囊肿明显缩小[(1.0±0.8)cm,P<0.05]。没有发现明显的并发症。10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精液时检出活精子,12例精液量手术前后分别为(1.6±0.8)ml、(3.5±1.2)ml(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射精管梗阻引起的精囊囊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排尿功能和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排尿功能和勃起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排尿功能以及勃起功能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排尿功能和勃起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α1D-Adrenergic receptor,α1D-AR)在女性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患者膀胱三角区及逼尿肌中平滑肌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α1D-AR在引起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及9例正常女性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中α1D-A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尿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P〈0.0001);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中,尿动力学表现为不稳定膀胱的9例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比非不稳定膀胱患者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01)。20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与非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层、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CG可同时引起此两部位α1D-AR表达增加。α1D-AR表达增加可能是引起女性腺性膀胱炎逼尿肌压升高、不稳定膀胱等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523例女性腺性膀胱炎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回顾16年来诊疗、随访的女性腺性膀胱炎5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照治疗方法 分为五组:单纯经尿道电灼治疗的6例为A组;单纯经尿道电切的24例为B组;经尿道电切后加塞替派(噻替哌)直接经尿道灌注膀胱的66例为C组;经尿道电切后加吡柔比星、维拉帕米(异搏定)、甘露聚糖肽(力尔凡)序贯联合灌注膀胱的362例为D组;经尿道电切后单独应用力尔凡灌注膀胱的65例为E组.比较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时间为8个月至16年,平均8年10个月.A组患者的症状几乎没有改善;B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5.0%,复发率为22.2%;C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9%,复发率为10.0%;D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9%,复发率为4.4%;E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3%,复发率为5.0%.D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典型的腺性膀胱炎膀胱镜下肉眼基本能诊断;单纯经尿道电灼治疗的方法 不可取;单纯经尿道电切的复发率较高;经尿道电切后加噻替哌直接经尿道灌注膀胱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和预防其复发的简单、便宜、有效的方法 ;经尿道电切后加吡柔比星、异搏定、力尔凡序贯联合灌注膀胱效果最好;经尿道电切后单独应用力尔凡灌注膀胱可取得与序贯联合灌注膀胱相接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α1D-Adrenergic receptor,α1D-AR)在女性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患者膀胱三角区及逼尿肌中平滑肌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α1D-AR在引起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及9例正常女性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中α1D-A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尿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P〈0.0001);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中,尿动力学表现为不稳定膀胱的9例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比非不稳定膀胱患者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01)。20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逼尿肌及三角区肌层α1D-AR表达与非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逼尿肌层、三角区肌层的α1D-AR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CG可同时引起此两部位α1D-AR表达增加。α1D-AR表达增加可能是引起女性腺性膀胱炎逼尿肌压升高、不稳定膀胱等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