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MSCT特征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肺硬化性血管瘤共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灶MSCT图像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117例单发,1例多发(2个病灶),共19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发生于左肺下叶,6个病灶发生于右肺中叶,两者占所有病灶的68.4%。14个(约73.7%)病灶为周围型,5个病灶为中央型。2所有病灶界限清楚,2例病灶可见浅分叶,其余病灶均呈类圆形;2例病灶内见斑点钙化。3所有病灶均呈不均匀性持续性强化,12例病灶边缘见"血管贴边征",3例病灶周围见"晕征",2病灶周围见肺气肿征。4病理上病灶组织内均包含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变区和硬化区,且按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显示:TTF(+)。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MSCT表现较具特征性,MSCT有助于术前该疾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55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均给予病理检查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两种检查方法间隔时间在1周内.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包括:早期肺癌48例,肺结核5例,肺炎3例.CT动态增强扫诊断符合52例,诊断准确率为94.55%.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和征象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为CPF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4岁。观察瘘血管起源、走行和分布,瘘口位置、大小及征象(穿通征、射血征和浓染征),肺动脉增宽与否。结果 16例CPF中,右圆锥支1例,右冠状动脉供血9例(56.3%),左冠状动脉供血4例(25.0%),左右冠状动脉同时供血2例(12.5%);2例瘘口为2个,14例瘘口为1个;瘘口位于主肺动脉左侧壁12例、前壁4例;肺动脉瘘口大小约1.2~5.0 mm。MSCT直接征象:穿通征16例(100.0%);射血征7例(43.8%),均在75%期相显示;浓染征10例(62.5%),8例在45%期相显示,2例在75%期相显示。间接征象:表现为瘘血管增粗、迂曲,部分呈蚯蚓状改变,贴附于肺动脉表面,其中5例合并动脉瘤。肺动脉增粗4例,瘘口大小约3.8~6.9 mm,平均瘘口大小为4.8 mm。结论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诊断CPF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学特征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与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成像的1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若MB-MCA的诊断成立,描述MB-MCA的分布和分型,并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分别记录位于左前降支2段(LAD2)的MB-MCA的厚度以及血管直径,计算其在收缩期及舒张期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MB-MCA粥样斑块情况。 结果 186例患者中56例(70段)存在MB-MCA,其中48段(68.6%)位于LAD2;70段MB-MCA中浅表型有44段(62.9%),深厚型有26段(37.1%)。位于LAD2的MB-MCA厚度和直径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差异均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3.38,P均 < 0.05);43段位于LAD2的纳入分析的MB-MCA中有28段(65.1%)为Ⅱ级狭窄。70段MB-MCA中共48段(68.6%)存在粥样斑块,其中近侧者42段(87.5%),明显高于远侧者6段(12.5%),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 < 0.05)。 结论 640层螺旋CT不仅能直接显示MB-MCA的存在,同时能对其形态特点、伴随心动周期动态变化情况行量化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低剂量头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及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技术在脑灌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86例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狭窄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CTA和CTP检查,比较脑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及CTP参数异常脑功能区分布。结果狭窄组前循环供血动脉CBF、CBV均小于对照组(P<0.01),MTT、TTP均大于对照组(P<0.01)。随着狭窄程度加重,全脑CBF、CBV、MTT、TTP异常区域占全脑容量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 低剂量头颈CTA及全脑CTP技术在颈动脉源性脑灌注异常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之间的CT特征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03年12月至2012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1例胃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CT影像特征资料。结果 2组侵犯范围两个及以上部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扫描胃黏膜是否出现"白线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黏膜增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胃腔狭窄、形态固定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器官受累情况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CT图像分析,可以很好的诊断进展性胃癌与胃淋巴瘤,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