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三尖瓣置换术(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TVR)治疗三尖瓣病变的经验,探讨手术指征、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24例接受T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5例,Ebstein畸形5例,先天性三尖瓣发育不良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外伤1例;再次手术患者4例。结果院内死亡2例,死亡率8.3%(2/24)。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安置心内临时起搏器20d后恢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经使用临时心外膜起搏器15d后,恢复自主心律。经门诊随访19例(86.4%),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2例,Ⅱ级7例。结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加强围术期处理,行TVR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主动脉断端加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断端加固处理的方法,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夹层断端加固方法在传统"三明治"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改良主动脉夹层断端加固法施行手术。其中10例用外膜向内翻转折迭加固断端,另18例在夹层中(内外膜之间)和内膜内侧放置条形毛毡或心包条,缝线加其固定加固夹层断端;并观察吻合口出血情况和术后早期转归。结果全组患者无出血并发症;手术死亡2例,1例为术中、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另1例于术后1周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仅2例患者出现苏醒延迟,其他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胸骨和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26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改良主动脉断端加固方法除了能达到加固夹层断端的目的外,还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吻合口上的出血点,从而施行有效的缝合止血。该方法实施方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3.
151例老年患者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特点,总结其临床经验. 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共对151例老年患者(60~72岁)施行心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9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37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3例.110例患者植入机械瓣,41例患者植入生物瓣. 结果 本组死亡5例(3.3%),其中4例死于低心排血量,1例死于心室颤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3.5±12.5h,ICU监护时间47.4±9.8h,24h胸腔引流量268.6±89.3ml.发生各种并发症29例,其中心律失常11例、低心排血量6例、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不全2例、切口感染1例、纵隔感染2例、胃肠道出血2例,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出院后随访128例,随访时间3~52个月(236人·年),无死亡患者.心功能恢复至I级82例,Ⅱ级46例. 结论 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围术期处理的完善,老年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合人脐带血血红蛋白(PolyPHb)对新西兰大耳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注射5 ml生理盐水和PolyPHb溶液(8 gHb/dl)做预处理,通过临时阻断冠脉前降支实现心肌缺血;观察缺血30 min、再灌注90 min后的心脏功能和肌钙蛋白Ⅰ释放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兔左室收缩压:(82.59±8.13)mmHg vs(61.39±7.92)mmHg(P0.05);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3.76±0.73)mmHg/msvs(2.23±0.89)mmHg/ms(P0.05);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3.08±0.49)mmHg/ms vs(-1.89±0.65)mm-Hg/ms,P0.05):左室舒张末压(9.35±1.82)mmHg vs(18.21±2.43)mmHg(P0.01);肌钙蛋白Ⅰ释放水平:(8.71±1.90)ng/ml vs(17.83±1.72)ng/ml(P0.05)。结论 PolyPHb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再植(reimplantation)技术在治疗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主动脉根部瘤患者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reimplantation技术修复主动脉根部[直径45~63(52.68±5.55)mm]25例BA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15~65(50.00±13.10)岁,体表面积(1.79±0.23)m2。结果 术中确认BAV病理分型:0型3例,Ⅰ型22例。瓣叶修复采用瓣叶中央折叠12例,融合嵴关闭缝合2例。术后瓣叶对合高度(0.78±0.15)cm,有效高度(1.27±0.19)cm。术中主动脉瓣最大流速(1.65±0.42)m/s,主动脉瓣平均压差(5.46±3.05)mm Hg,主动脉瓣环直径(21.32±0.95)mm。体外循环时间(225.84±35.3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9.60±26.51)min。住院时间(11.64±3.07)d,ICU停留时间(2.64±0.99)d,机械通气时间(1.4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65例胰腺感染患者。采用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及灌洗方法治疗的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残余脓肿7例,消化道出血3例,肠漏3例。胰漏4例;死亡2例。结论该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7.
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总结其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在36例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应用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建立体外循环中的动脉灌注;将右侧腋动脉游离,全身肝素化,前后阻断腋动脉,于腋动脉前壁作一长约8~10mm切口,用一直径8~10mm、长约6~8cm的人工血管与腋动脉行端侧吻合,侧接人工血管与普通升主动脉插管连接。结果施行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顺利,成功率为100%,体外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满意。无腋动脉插管的相关并发症发生,除2例苏醒延迟外,其余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与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无关。结论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作为心脏大血管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的动脉灌注及选择性脑灌注,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无插管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44岁.16年前因胸闷、背痛2个月在我院行乏氏窦瘤破裂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上述症状消失.4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背痛,背痛呈膨胀性疼痛,同时伴有夜间平卧困难,于2007年3月再次入院.查体:心率85次/分,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心底部浊音界增宽,双下肢不水肿.胸部X线片示:中纵隔升主动脉区见团片样较高密度影,性质待定.64排螺旋CT示:升主动脉近主动脉瓣处右前方及右心房、上腔静脉前方见一肿块影,大小约6.5cm×6.5cm×7.0 cm,增强扫描见造影剂逸入肿块影,肿块呈混杂密度改变(图1,箭头所示).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窦部偏宽(AO 34),主动脉瓣反流(轻度),射血分数为58%.心电图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乏氏窦瘤破裂修补术后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7年3月再次入院.查体:心率85次/分,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心底部浊音界增宽,双下肢不水肿.胸部X线片示:中纵隔升主动脉区见团片样较高密度影,性质待定.64排螺旋CT示:升主动脉近主动脉瓣处右前方及右心房、上腔静脉前方见一肿块影,大小约6.5cm×6.5cm×7.0 cm,增强扫描见造影剂逸入肿块影,肿块呈混杂密 改变(图1,箭头所示).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窦部偏宽(AO 34),主动脉瓣反流(轻度),射血分数为58%.心电图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乏氏窦瘤破裂修补术后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7年3月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建立和调试体外圆管狭窄模型 ,使之能够配合粒子成像流速仪 (PIV)进行狭窄下游流动分离区速度、湍流切应力的检测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采用粒子成像流速仪和压力传感器 ,对模型狭窄下游定常流湍流场速度、湍流切应力和压力进行定量检测 ,初步认识流动分离区速度、切应力和压力的分布特征。实验模型能够较好地配合 PIV和压力传感器进行流动分离区速度、湍流切应力和压力的定量检测 ;圆管狭窄下游流动分离区边壁局部存在明显的低速度、低压力和低切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镜大隐静脉采集法(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对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恢复和桥血管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华西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所采用的静脉桥血管采集方式,将患者分为腔镜大隐静脉采集法(EVH)组和开放大隐静脉采集法(CVH)组,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随访期间采用介入或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桥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其中EVH组24例,CVH组27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基础病变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7.2±9.8)min vs.(68.3±14.5)min,P>0.05;(62.4±11.3)min vs.(65.2±10.3)min,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VH比较,EVH能显著缩短桥血管采集时间[(35.6±6.4)minvs.(45.2±11.4)min,P<0.05],降低腿部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0.0%(0/24)vs.18.5%(5/27),P<0.05]。CVH组随访9.1个月,EVH组随访9.4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胸痛、大隐静脉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行CABG的患者,EVH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快速的桥血管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