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观察电针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肾组织基因表达谱变化,揭示电针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骨缺损组18只、电针组18只。骨缺损组与电针组使用咬骨钳在新西兰兔右前肢桡骨中段造成骨缺损模型。造模后,电针组在骨缺损肢体侧的合谷、曲池穴处,采用疏密波(频率2/100 Hz,电流2.1 mA)进行电针干预,30min/次,1次/d,连续干预4周。分别在实验1,2,4周末对骨缺损组与电针组兔前肢进行X射线平扫,采用Lane-Sandhu X射线评分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在实验2周末每组随机选取3只兔,进行肾脏组织转录组测序以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1,2,4周末,电针组X射线骨形成评分、骨连接评分、骨塑形评分均较同期骨缺损组高,但仅2周末时X射线骨塑形评分与骨缺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录组测序显示:正常组与骨缺损组间有454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255个,下调基因199个),骨缺损组与电针组间有444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179个,下调基因265个)。钙感应受体(CASR)基因在骨缺损组和电针组的肾脏中差异...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袭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基本的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腔积液增多、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软骨损伤和骨侵蚀,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其起病和发展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RA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皮质类固醇,改善病情抗风湿病药(DMARDs)和生物制剂等,但是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如心肌梗死、消化性溃疡、伤口愈合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等。此外,天然药物以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较小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槲皮素是一种存在于桑寄生、防己等中药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涉及心血管、关节运动、肿瘤免疫等。临床试验中槲皮素对RA疗效良好。实验研究表明,槲皮素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滑膜血管翳的形成、抑制滑膜增生、抑制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调节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等机制来改善RA。本文将简要概括槲皮素的药理活性,并详细论述槲皮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有助于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菌群失调则会诱发多种疾病.近年来,针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治疗作用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不同系统的疾病发挥治疗作用,如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局部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RA的起病不仅与基因等先天因素相关,而且与饮食、微生物感染等环境因素相关。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定植其中的微生物促进了肠道的物质代谢、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功能。随着对RA发病和治疗研究的深入,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RA发病、进展具有的潜在联系不断被揭示。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RA关节炎症与受损的肠道屏障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及紊乱的肠道菌群几乎同时可见。“肠-关节轴”理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高度一致。在近期对中药治疗RA的药理研究中,人们发现治疗RA的有效中药复方及成分同时发挥了抑制炎症、保护关节和维持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该文总结了“肠-关节轴”的基本内涵和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微生物代谢来发挥肠道的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RA的机制。该综述为RA中“肠-关节轴”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