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C)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放置三腔二囊管、奥美拉唑和奥曲肽等内科常规止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采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EVLS)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AS和GLC水平,使用KAI-X10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压(PVP)、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和门静脉血流量(PVF)。随访12个月。结果 在治疗2 w内,研究组死亡3例(7.5%),对照组死亡10例(25.0%),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PVP、PVD和PVF分别为(22.5±1.6) mmHg、(11.7±0.4) mm和(546.2±131.6) 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3±2.0) mmHg、(13.8±0.5) mm和(742.6±162.8) ml/min(P<0.05);研究组血清GAS和GLC水平分别为(72.5±10.4) ng/L和(52.4±7.8)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8±14.7) ng/L和(59.6±8.9) ng/L(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有2例(5.4%),而对照组有8例(26.7%,x2=4.114,P=0.043)发生再出血。结论 在内镜下采用EVLS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疗效好,且较为安全,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蒋汉梅 《工企医刊》2014,27(1):586-587
手术是胃癌最主要、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故准确的胃癌分期十分重要,准确的分期可为手术提供最佳方案,早期胃癌可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或粘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进展期胃癌可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准确的TNM分期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晚期胃癌患者不必要的开关腹手术[1].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82例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46.3±45.1)U/L对(90.2±106.6)U/L、(68.8±45.0)u/L对(100.5±32.2)U/L和(54.9±16.6)U/L对(84.0±11.3)U/L(P﹤0.01),胆碱酯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分别为(4182.7±301.2)U/L对(4035.1±293.0)U/L、(65.1±20.4)μmol/L对(81.8±18.4)U/L和(50.7±11.8)U/L对(82.3±21.1)U/L(P&lt;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有效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能够使抗痨治疗得以继续。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现有肝硬化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改良,构建出稳定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并降低制模过程中大鼠的死亡率,同时探索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制备,为相关的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40只Wistar雌性大鼠,按0.4 ml/100g剂量予以腹腔注射50%CCl4的橄榄油溶液,每周注射2次并称量其体重,同时以10%乙醇溶液为其惟一饮用水源;体重降低大于或等于10 g以上时,暂停给药,并改用自来水为饮用水源,直到体重恢复到下降少于10 g时继续上述方案。20只Wistar雌性大鼠,按人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1∶20生理盐水稀释予以腹腔注射,每周注射1次,同时每周按2次30%乙醇溶液灌胃,以自来水和10%乙醇溶液交替作为水源,高脂饮食。结果:CCl4橄榄油组:40只Wistar大鼠10周后,死亡11只,成模29只;病毒组:20只Wistar雌性大鼠12周后,死亡1只,未成模。结论:经过改良的肝硬化大鼠制模方案可增加建模的成功率,并可形成由慢性肝炎转化而来的小结节性肝硬化模型;病毒性肝硬化大鼠模型为以后成功制备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胃粘膜病理学变化。方法 我院诊治的BRG患者618例和无胆汁反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1486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和对组织切片行硼酸亚甲蓝染色三种方法对受试者进行Hp感染诊断,常规行胃镜检查,参照新悉尼系统标准,将组织学上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和重4个等级。结果 BRG患者Hp感染率为32.7%(202/618),而CSG组患者为40.6%(603/1486),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2例Hp阳性的BRG患者中,胃粘膜轻、中、重度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61.4%和27.7%,显著重于416例Hp阴性患者的40.4%、51.7%和7.9%(P<0.05),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分别为15.4%、5.4%和16.8%,也显著重于Hp阴性患者的2.7%、10.8%和0.7%(P<0.05);603例Hp阳性的CSG患者胃粘膜轻、中、重度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2%、59.4%和11.5%,与883例Hp阴性患者的34.1%、54.0%和11.9%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分别为10.4%、1.8%和8.5%,与Hp阴性患者的7.8%、1.0%和5.0%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胃粘膜病理学轻度、中度和重度炎症情况发现,117例内镜下胃粘膜III级BRG患者炎症程度显著重于200例I级或301例II级患者(P<0.05)。结论 BRG患者无论是胃镜下表现还是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都存在明显的病变,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引起胃粘膜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探讨瘦素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营养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高海拔地区健康人血清瘦素水平。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04年3月我院3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及36名长期居留西宁地区(海拔2260m)的健康体检者,均测定空腹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蛋白(A lb)和瘦素,同时测算体重指数(BM I),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西宁地区健康成人血清瘦素浓度为(3.178±1.629)ng/m l,与文献报道的低海拔或海平面地区健康人水平接近。肝硬化患者血TC、TG及AL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血清瘦素水平(4.999±2.047)ng/m 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依据Child-pugh分级,Child B级和C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但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三级间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BM I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506,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参与了肝硬化的营养不良机制,但与肝功能严重程度关系不明显。高原环境因素对健康人血清瘦素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