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 患者的左右侧海马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和比较左右侧海马的影像组学分类模型,并分析其在AD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记忆专科门诊就诊的59例AD患者为AD组,健康促进中心44名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 GE 3.0 T MR成像系统对两组受试者行全脑扫描,分别获取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成像序列 (MPRAGE)。使用一种基于学习的可变形模型对左右侧海马进行分割。对分割后的左右侧海马两组数据分别进行特征计算和特征选择,基于选择的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经过计算后两组数据分别得到385个特征。左右侧海马数据经过特征选择后分别剩下5个特征。右侧海马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指标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9、0.74、50%、83%、68%、70%,左侧海马分别为0.75、0.83、79%、72%、81%、69%。结论 海马的影像组学特征具有作为诊断AD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左侧和右侧的海马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AD的诊断,其中左侧海马模型的诊断价值高于右侧。  相似文献   
2.
蒋弘阳  丁忠祥  张寒 《浙江医学》2021,43(2):153-156,166
目的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患儿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网络的改变,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6~9岁患儿30例,根据身高增长速度、Tanner分级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分为ICPP组18例与正常对照组12例,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与基于种子点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两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两组间静息态功能连接网络有明显差异:ICPP组双侧内侧前额叶皮层及前扣带回(像素=143,t=-4.84)的ReHo值降低(AlphaSim校正,P<0.05);双侧前额叶及前扣带回(右:像素=663,t=4.46;左:像素=653,t=5.17)、双侧楔前叶及后扣带回(像素=971;右:t=4.75;左:t=4.81)、右侧顶叶(像素=151,t=3.85)与下丘脑之间静息态功能连接值增强(AlphaSim校正,P<0.05)。结论ICPP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网络改变更近似于成年人(或正常青春后期)的表现,表现为渐进性的长程功能连接增强与ReHo减低。下丘脑内侧部是定义青春期下丘脑网络中的重要区域,青春前期下丘脑网络的激活对于特发性性早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肿瘤脑脊液播散的 MRI 表现及影响脑脊液播散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颅内肿瘤脑脊液播散患者 MRI 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和增强 MRI 检查。结果按播散病灶的分布进行分类:软脑脊膜-蛛网膜型平扫显示2例阳性,增强8例阳性;室管膜下型平扫显示9例阳性,增强8例阳性;混合型平扫显示8例阳性,增强17例阳性。按播散病灶的大小进行分类:线状增厚型平扫显示均为阴性,增强9例阳性;结节型平扫显示18例阳性,增强9例阳性;混合型平扫显示1例阳性,增强15例阳性。结论MRI 增强扫描能够充分显示颅内肿瘤脑脊液播散的特点,并可对播散灶按分布及大小进行分型。手术、原发肿瘤部位与级别等是影响脑脊液播散的主要因素。高、低级别的颅内肿瘤均可发生脑脊液播散,以高级别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4.
蒋弘阳  丁忠祥 《浙江医学》2018,40(4):398-399,404
目的比较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与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2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36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对象行MR增强检查,并根据Elster评分标准进行T2WI信号分级。比较两组患者T2WI信号、瘤体形态、MR动态增强等影像学特征。结果鞍旁脑膜瘤患者T2WI低信号3例,等-稍高信号31例,高信号2例;病灶呈圆球形26例,尖角形(不规则三角形)10例;MR动态增强表现为快速填充的强化35例,渐进性强化1例;观察到脑膜尾征32例,瘤周水肿6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T2WI低信号0例,等-稍高信号7例,高信号17例;病灶呈圆球形6例,哑铃状18例;MR动态增强表现为周围向中心填充的渐进性强化20例,快速填充的均匀强化4例;均未观察到脑膜尾征及瘤周水肿。两组患者信号、瘤体形态、MR动态增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WI明显高信号、渐进性动态增强、病灶呈哑铃状、无脑膜尾征及瘤周水肿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