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胆囊炎辨证分型与胆囊局部B超声像变化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统计分析42例不同证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声像特点,探讨胆囊局部改变与各个证型临床表现之间对应的病理机制。结果 气郁型占多数,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A型;瘀滞型次之,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B型;温热型最少,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C型和D型。结论 中医辨证分型与胆囊声像改变之间有正性的对应关系,可作为临床上辨证论治的一个参考依据,此外还显示,气郁是慢性胆囊炎的病理关键。  相似文献   
2.
婴儿腹泻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一般认为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外感染所致。虽然病情不重,目前常用的一些中、西药物止泻也有效,但往往停药不久又容易再次出现腹泻,而经常使用药物,婴儿难免会受到毒副作用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婴儿因滥用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导致其他严重问题的并不鲜见。另一方面,婴儿不能配合,给药较为困难,经常肌注或灌药也是其家属所不忍。笔者在门诊工作中采用简单验方核桃甘草蒸液治疗婴儿轻型腹泻(单用或辅助使用),发现其疗效虽缓慢,但稳定,并有给药方便(婴儿喜食)及长期饮用后有营养而无毒副作用之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皮质骨螺钉加压内固定对儿童斜形、螺旋形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儿童斜形、螺旋形儿童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2~3枚皮质骨螺钉加压内固定术式治疗,术后配合石膏托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3例患者切口全部Ⅰ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对位对线良好,随访15例,骨折无畸形愈合,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肢体过长,行走无跛行。结论皮质骨螺钉加压固定损伤小,恢复快,可有效治疗儿童斜行,螺旋行骨折。  相似文献   
4.
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致幼儿水肿尿蛋白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中药制剂,有较好的抗感染、退热作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但时有不良反应发生。笔者曾遇到1例因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轻度水肿、尿蛋白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两点封闭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开荣  张振浪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99-1699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两点封闭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此类患者5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组收集胫骨骨折骨不愈合病例6例,采用带血管蒂排骨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具有1、保持了骨股骨瓣的成骨作用;2、保证了供骨的血液供应;3、避免了因大块切除腓骨不当所引起的踝关节不稳,4、有效的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解决了患者长时间治疗而引起的肌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的问题。同时,由于本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技术设备条件要求不高,因而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王大有$贵州普定县中医院创伤骨科!562100@蒋开荣$贵州普定县中医院创伤骨科!562100  相似文献   
7.
出现在肾、输尿管、膀胱内的结石,统称为尿路结石。笔者通过对86例患者采用排石通淋为主的中药治疗,并仔细观察治疗效与B超所显示的结石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发现一些因素对排石效果有直接影响,对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及具体实施办法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对其住院时间、护理、后遗症、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后遗症少,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护理方便。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有效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对其住院时间、护理、后遗症、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后遗症少,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护理方便。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有效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10.
胁痛是中医内科常见病证,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肝气郁结、瘀血阻滞、肝胆湿热及肝阴不足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但在实践中有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仅按此分型辨证过于笼统,虽然能大致地概括胁痛的病因病机,但对病位及局部病变性状却不十分明确,用药缺少针对性,若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考虑,则有助于克服“望、闻、问、切”在病变定位和局部病变性状区别方面的不足。为此,我们对97例辨证为右胁痛的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