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成都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多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成都市3个区县≥18岁的3 524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与所有调查对象面访,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血压测量和血样采集.结果 (1)成都市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4.07%,随年龄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30~39岁达到最高(39.93%).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41.16%和23.89%,P<0.05).(2)高血压前期者的吸烟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血脂异常、体质指数、血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明显多于血压正常者(P<0.05).(3)高血压前期者较血压正常者的空腹血糖增高、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相对危险度增加.结论 成都地区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这类患者已经并存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代谢异常,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认识,并且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在早期即应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采用改善生活方式与适当药物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社区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及血压控制概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6个社区、18岁以上居民共计5022人,对个体采用问诊、查体及填写统一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结果高血压患者规律治疗率为44. 49%,使用抗高血压药物87. 03%为指南推荐药物,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D))使用率分别为9. 25%、15. 02%、8. 70%、73. 12%和4. 03%。联合用药率为45. 28%,ACEI/ARB+CCB、ACEI/ARB+D、CCB+B、新型复方制剂等优选联合方案分别占20. 34%、1. 20%、7. 01%和11. 97%。治疗控制率为41. 31%,单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利尿剂的患者血压控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 235); ACEI/ARB+CCB、ACEI/ARB+D、CCB+B联合方案及新型复方制剂患者血压控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 3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 346)、老年(OR=...  相似文献   
3.
1临床材料患者,男,57岁。因心前区疼痛12h于2009年4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2h突感心前区疼痛,压榨感,伴大汗、呼吸困难。查体:BP 90/60mmHg,心电图显示V1~V5 ST段弓背上抬。心肌酶检查:CK4014U/L,CKMB138U/L,TnI阳性,LDH1873U/L,HBDH1732U/L。入院后给予溶栓治疗,患者症状及心电图缓解不明显并一度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56例、瑞舒伐他汀10 mg组56例和瑞舒伐他汀20 mg组56例,对比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瑞舒伐他汀20 mg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在细胞因子VEGF和VCAM-1水平方面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瑞舒伐他汀20 mg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并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且这种作用与剂量正相关,对改善ACS患者的病情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都市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成都市6个社区≥60岁的205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面访,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老年人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成都市≥60岁老年人PSQI总分平均分为(5.05±2.880)分,男性得分(4.82±2.807)分,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情况,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城市及农村社区≥18岁的5 022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 成都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7.7%。城市高于农村(32.3% vs24.0%,P<0.001);男性高于女性(37.7% vs20.0%,P<0.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64.2%、44.5%、17.7%。城市居民知晓率(68.1% vs57.7%,P<0.001)、治疗率(50.5% vs 33.3%,P<0.001)、控制率(21.9% vs 9.7%,P<0.001)均高于农村居民。男性的知晓率(62.3% vs 66.6%,P<0.001)、治疗率(38.2% vs 50.5%,P<0.001)、控制率(14.1%vs 21.0%,P<0.001)均低于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 = 1.358)、年龄增高(30~39岁:OR = 3.288;40~49岁:OR = 4.641;50~59岁:OR = 8.558;60~69岁:OR = 9.650;70~79岁:OR = 13.330 ;≥80岁:OR = 15.474)、超重(OR = 1.535)、肥胖(OR = 2.459)、高血压家族史(OR = 3.935) 、中心性肥胖(OR = 1.235)、糖尿病(OR = 2.186) 、血脂异常(OR = 1.283)、饮酒(OR = 1.592)。农村居民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 = 1.549)、年龄增高(30~39岁:OR = 4.161;40~49岁:OR = 8.365;50~59岁:OR = 19.122;60~69岁:OR = 25.146;70~79岁:OR = 34.495;≥80岁:OR = 57.136)、超重(OR = 1.980)、肥胖(OR = 3.281)、高血压家族史(OR = 2.837)、年均收入>20 000元(OR = 2.081)。结论 成都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应针对城乡居民差异,采取不同的高血压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正常血压高值人群其未来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方法以2017年成都市社区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不同血压分组统计,分为理想血压组、正常血压高值组与高血压组,对每组人群ICVD发病相关的一般情况以及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分组进行ICVD发病风险评估。结果 4 802例有效调查人口中,共检出正常血压高值人群1 140例,检出率为23.7%(标准化检出率为27.4%),其中男性43.8%(500例),女性56.2%(640例)。正常血压高值组与理想血压组比较,有多组危险因素暴露率增高,包括超重或肥胖,吸烟;以及多组代谢异常血症增多,包括单纯脂代谢异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国人10年ICVD发病危险度评分显示正常血压高值组评分低于高血压组,但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血压高值人群相较于理想血压人群存在更高的代谢紊乱比例,以及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暴露率,这种现象加大了其未来ICVD的发病风险。所以对正常血压高值人群的健康防控工作除了需考虑对其血压情况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