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变异情况。方法收集250例患者的1352颗下颌前牙的CBCT资料,运用配套软件对牙齿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进行影像学分析,统计和分析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类型、对称性分布等。结果 下颌切牙均为单根,下颌尖牙双根发生率为1.45%。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双根管发生率分别为17.34%、34.08%、9.05%。双根管的发生呈对称性分布,一侧出现双根管时,对侧同名牙也为双根管的概率下颌侧切牙最高,为77.78%,中切牙次之,为72.97%,尖牙为64.00%。按照Vertucci根管分型,共观察到除Ⅳ型和Ⅷ型外的6种根管类型,其中以Ⅰ型为主,为80.00%,其次为Ⅲ型,为16.51%。结论下颌前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其中下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最高,双根管以Vertucci Ⅲ型为主,锥形束CT是诊断下颌前牙根管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收集因下颌第三磨牙不适而就诊的患者204例,运用锥形束CT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与第三磨牙阻生类型(高位、中位、低位)、阻生角度以及两磨牙的釉牙骨质界距离(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等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在下颌第三磨牙存在的情况下,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发生率高达78.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高位、中位和低位阻生的龋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而当第三磨近中阻生角度为40~80°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最易发生龋坏,与其他阻生角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第二磨牙与第三磨CEJ距离在6~9 mm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角度、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的CEJ距离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发生密切相关。当第三磨近中阻生角度在40~80°间,且两磨牙间的CEJ距离在6~9 mm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更容易发生龋坏,此类阻生齿建议尽早拔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分析钟状期小鼠磨牙牙胚组织中蛋白聚糖的类型。方法:建立钟状期小鼠磨牙牙胚体外培养模型,用核素标记,凝胶层析,碱处理及酶消化的方法分析体外培的养牙胚组织中蛋白聚糖的类型。结果:体外培养的小鼠钟状期磨牙牙胚、成釉器与牙乳头中[35S]标记的大分子经Superose 6层析柱层析后,均得到3个洗脱峰。其中第1个洗脱峰经硫酸软骨素酶ABC消化后完全消失,第2、第3个洗脱峰在硫酸软骨素酶ABC消化后峰值降低,继续用乙酰肝素酶消化后则基本消失。只用硫酸角质素酶处理,上述3个洗脱峰均未发生改变。碱处理后3个洗脱峰均消失,并在有效分配系数Kd=0.47处出现1个新的洗脱峰。结论:小鼠钟状期磨牙牙胚、成釉器与牙乳头组织含有大分子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小分子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以及硫酸乙酰肝素类蛋白聚糖,但不存在硫酸角质素蛋白聚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口腔医学生社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 :以同济大学2010级、2011级口腔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口腔医学生的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通过开学初学生自主择题开兴趣小组方式,由教师引导其围绕议题自主寻找答案讨论并撰写科普小论文的方式,开展《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以提高医学生社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为中心,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多种教学方式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结果:该研究性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口腔疾病预防观念和口腔保健意识。结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口腔医学生社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 iPRF)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成血管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CCK-8实验检测HUVECs增殖能力并筛选最佳浓度的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 extract, iPRFe);划痕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HUVECs迁移能力和成血管分化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成血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0.4 mg/mL浓度的iPRFe促进HUVECs增殖效果最佳;iPRFe对HUVECs迁移和小管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能明显提高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 ANG)、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 CXCR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 PDGFR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水平。结论 iPRF可以促进HUVECs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有望成为用于牙髓再生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Versican在ICR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Versican 核心蛋白及其mRNA在胎鼠磨牙牙胚发育早期的表达,探讨其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胎鼠磨牙牙胚各发育阶段标本,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析Versican核心蛋白及其mRNA在牙胚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Versican核心蛋白及其mRNA在胎鼠磨牙牙胚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各异,在细胞增生活跃区如增生的牙板、内外釉上皮细胞、颈环以及牙乳头等区域表达明显,而在已分化细胞如成牙本质细胞、成釉细胞等区域无表达,在星网状细胞所在区域也未检测到.结论: Versican核心蛋白及其 mRNA在牙胚发生过程中呈时间-空间特异性模式表达.它可能与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前牙外伤在儿童较为常见 ,除发生牙髓损伤外 ,常同时发生脱位松动 ,需要复位固定。而在混合牙列期 ,因乳牙牙冠短 ,恒牙萌出不足 ,固定较困难。为了增强儿童混合牙列期前牙外伤脱位松动的固定 ,自1997年 4月开始 ,我们采用唇弓加釉质粘结技术 ,对16例混合牙列期前牙外伤脱位松动患者进行固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中 ,男性 10例 ,女性 6例。年龄 7~ 12岁。患牙 4 8只 ,其中恒前牙 32只 ,乳前牙16只 ,伴软组织裂伤 8例。随访期限 1年 6个月。1.2 疗效标准  (1)成功 :临床无症状 ,牙齿松动 0~Ⅰ度 ,牙冠继续萌出 ,X线片示牙…  相似文献   
8.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和软组织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与恒牙萌出间隙密切相关。混合牙列间隙异常不仅直接关系此期错畸形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颌及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混合牙列期的间隙管理是预防、降低错畸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问题、影响间隙大小的原因、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和间隙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规范化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0例儿童恒前牙外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恒前牙外伤发生的规律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10例儿童149个外伤恒前牙相关资料,对儿童外伤恒前牙发生原因、年龄、性别、类型、季节等进行分析,对外伤恒前牙就诊时间与其预后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儿童恒前牙外伤发生的高峰年龄段在8—10岁,受伤原因以跌倒最为多见,最易受伤的牙位是上颌中切牙,以冠折为多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外伤发生后24小时内就诊的年轻恒牙预后较好。结论:儿童恒前牙外伤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外伤后就诊时间是影响外伤牙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