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MRI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共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对患者术前MRI检查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呈类圆形或梭形,边缘光整清楚。其内信号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SPAIR呈高信号,边缘清楚,部分夹杂有斑点状T1WI、T2WI低信号钙化,大部分病灶边缘T2WI可见"晕环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渐进性强化。结论 MRI可清楚地反映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形态、大小、范围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鹅足部囊肿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内侧副韧带外侧鹅足部肿物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肿物的MRI形态大小范围信号影像进行分析。结果内侧副韧带外侧鹅足部肿物,呈囊性蜂房样排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SPAIR呈高信号,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并囊内见积液。结论 MRI可清楚的反映鹅足囊肿形态、大小、范围等影像表现,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8年中主脉脉壁间血肿CT影像检查资料。17例主脉脉壁间血肿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三维容积成像(VR)后处理。结果 16排螺旋CT检查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壁间血肿。结论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症状臀痛及腿后部疼痛患者的梨状肌及其周围相邻结构进行MRI检查,对梨状肌MRI信号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梨状肌及周边的臀中肌肿胀,信号异常,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SPAIR呈高信号,其内并见钙化及肌间少许积液。结论 MRI可清楚的反映梨状肌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0-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MRI检查诊断并临床随访的45例早期(0-Ⅱ期)ANFH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 MRI检查发现早期(0-Ⅱ期)ANFH表现为股骨头软骨板及软骨下骨质信号异常,骨髓水肿、关节囊积液并见特征性的双线征。结论 MRI检查对早期(0-Ⅱ期)ANFH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腰椎螺旋CT图像后处理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例经X光平片、CT轴扫、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确诊的椎弓峡部裂的影像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在诊断椎弓峡部裂的不同应用价值。结果 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后处理重建可以清楚显示椎弓峡部裂的部位,裂隙宽度及椎体移位,椎管受压等相关继发病变影像。结论 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后处理重建是显示椎弓峡部裂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池内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共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桥小脑角池内占位病变,回顾分析患者术前的MRI检查图像。结果 15例为脑膜瘤,占43%;10例为听神经瘤,占29%;5例为表皮样囊肿,占14%;2例为蛛网膜囊肿,2例为皮样囊肿,1例为脂肪瘤,共占14%。结论 MRI影像可清楚地反映桥小脑角池占位病灶的形态、大小、范围等。结合MRI影像学表现可以做出定性诊断,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坐骨结节囊肿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0例坐骨结节囊肿的MRI影像表现.结果 10例患者的盆腔MRI检查均清楚显示坐骨结节与臀大肌间隙内单个或多个的囊性液体样信号影,即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其囊肿的形态、大小、囊壁边缘及囊内容物的信号显示清楚,部分囊内见分隔;增强扫描囊肿内无明显的强化,分隔及边缘见轻度强化,合并周边软组织感染时可见环形强化影像改变.结论 坐骨结节囊肿MRI表现为液体样信号特点,可清晰显示囊内分隔及囊壁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经手术确诊的4例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4例患者的颅脑MRI检查均能清楚显示颅内脑外的占位病变,T1WI呈等低的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其内见管状的流空信号,肿块边缘不规则,外缘与硬脑膜以窄基底相连,2例肿块见少许的瘤周水肿;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强化。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瘤是富血管的颅内脑外的占位病变,具有特征性的MRI影像表现,MRI检查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血管周围间隙的MRI影像表现及解剖特征,提高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两年中颅脑MRI影像检查资料并分析V-R间隙影像表现。结果135例颅脑实质内见V—R间隙显示,其中前连合区最为多见,其次大脑半卵圆中心大脑凸面、基底节区、脑桥等;其形态大多数呈条索状、斑点状,边缘清楚光整,信号均匀,等同于脑脊液信号影像,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MRI能发现脑实质内血管周围间隙征像,其表现具有特异性,能与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