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Dex在新生大鼠HIE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4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Dex预处理4天,然后缺氧处理,观察梗塞发生率、梗塞面积、非结扎侧皮层厚度和细胞密度,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ex组梗塞发生率和面积低于对照组,大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轻。Dex组大鼠体重、非结扎侧皮层厚度和细胞密度少于对照组,Dex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预处理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康新生儿的胃电图。方法:20个健康足月新生儿胎龄37~39周,男11例,女9例,出生时阿氏评分平均为9.3±0.4分,无窒息,无器质性疾病,母乳喂养。采用体表胃电图,分别于出生后第1(第12小时),7,14,21,28 天记录空腹和餐后体表胃电图各30 min。计算胃电图的以下参数: 主频、不同慢波节律的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功率比。结果:在所有新生儿均可记录到与成人类似的体表胃电图波形,新生儿出生后第1~28天餐前的正常胃电节律为(38. 2±4.9)%~(39.7±3.5)%,胃动过速节律为(23.7±5.4)%~(23.5±4.3)%,胃动过缓节律为(38.1±5.5)%~(36.8±3.9)%,不同年龄时期餐前与餐后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新生儿出生后第1~28天餐前主频为2.38±0.5 cpm~2.59±0.1 cpm ,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4,21,28天餐前、餐后的主频较第1,7天高(P<0.05);生后第21,28天餐前、餐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较第1,7,14天低(P<0.05),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第1~28天餐后餐前功率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新生儿的胃电图参数与健康成人、儿童明显不同,胃电主频、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较低,胃电主频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64-36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Dex在新生大鼠HIE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4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Dex预处理4天,然后缺氧处理。观察梗塞发生率、梗塞面积、非结扎侧皮层厚度和细胞密度,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ex组梗塞发生率和面积低于对照组,大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轻。Dex组大鼠体重、非结扎侧皮层厚度和细胞密度少于对照组,Dex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预处理对新生大鼠HIE具有保护作用,远期可抑制体格生长和大脑皮层发育。  相似文献   
4.
微波凝固治疗女性尖锐湿疣43例吴建维,仇惠玲,王春霞,蒋予河南省洛阳钢厂职工医院(邮政编码471023)43例,年龄17~41岁,病程2月~1年,经活检确诊。部位:小阴唇内侧38例,余为阴道口及尿道口。用国产WNZ—IB型微波治疗仪,选择功率60~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醋酸增强内镜技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0例病人,先行常规内镜检查,对胃窦、胃体大小弯、胃角各摄片l张,然后用1.5%醋酸5-10ml喷洒,一分钟后冲洗观察,再次对上述各部位摄片并取活检1块,送病理检查。将患者醋酸增强内镜前、后的内镜图像分别进行阅片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41例,其中醋酸增强内镜和常规内镜的诊断符合率为轻度13:16、0:16,中度12:13、4:13,重度12:12、9:12;醋酸增强内镜和常规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各项指标为敏感性95.65%VS31.71%、特异性94.06%VS37.68%、准确性90.24%vs31.71%、阳性预测值92.5%VS23.21%、阴性预测值92.5%VS48.15%、约登指数0.86VS-0.31;醋酸增强内镜明显优于常规内镜,P〈0.001;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在醋酸增强后黏膜呈现白色粗糙不平。有点状或片状粗大颗粒状或鱼鳞样隆起改变,贴近观察可见绒毛样或脑回状胃小凹。普通内镜未能观察到黏膜病变。结论醋酸增强内镜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日龄新生儿空腹和餐后胃电慢波的主频、功率比、不同慢波节律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以确定健康新生儿胃电慢波的特征.方法 2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胎龄37~39周,男11名,女9名,出生时阿氏评分平均为(9.3±0.4)分,无窒息、母乳喂养、无器质性疾病.采用体表胃电图,分别于出生后第1(第12小时)、7、14、21、28天记录空腹和餐后体表胃电图各30min.计算胃电图的以下参数主频、不同慢波节律的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功率比.结果 在所有新生儿均可记录到清晰的胃电图波形,新生儿出生后第0、7、14、21、28天餐前的正常节律百分比分别为38.1±4.9、38.2±4.3、38.5±3.7、39.2±3.9、39.7±3.5,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分别为23.8±5.4、24.3±3.6、23.8±3.8、23.7±4.1、23.5±4.3,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分别为38.1±5.5、37.5±4.8、37.7±4.1、37.1±3.6、36.8±3.9,不同日龄餐前与餐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第1~28天餐前主频为(2.38±0.5)cpm~(2.59±0.1)cpm,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28天餐前、餐后的主频较第1、7天高(P<0.05);生后第21、28天餐前、餐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较第1、7、14天低(P<0.05),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28天餐后餐前功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新生儿的胃电慢波尚不成熟,其特征为主频和正常节律百分比较低,而胃动过速节律和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较高,进餐后各参数无明显变化.这一特征在评价新生儿的胃电生理学和胃运动功能紊乱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健康婴儿的胃电慢波发育。方法0~24个月健康婴儿,按3个月的年龄间隔分为9组,每组20例,其中男104例,女76例,无窒息,母乳喂养,无器质性疾病。采用体袁胃电图,分别于记录空腹和餐后体表胃电图各30min。计算出胃电慢波的以下参数:主频、不同慢波节律的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功率比。结果0,6、12、18和24个月健康婴儿餐前主频分别为(2.38&#177;0.5)、(2.54&#177;0.4)、(2.62&#177;0.3)、(2.86&#177;0.3)和(2.97&#177;0.2)cpm,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分别为(38.6&#177;4.9)、(47.8&#177;3.4)、(55.6&#177;3.6)、(60.4&#177;3.7)、(69.7&#177;3.3),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为(24.6&#177;5.4)、(18.6&#177;4.1)、(15.6&#177;4.9)、(14.7&#177;3.6)、(12.7&#177;4.3),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为(36.8&#177;5.5)、(33.6&#177;4.3)、(28.8&#177;3.8)、(24.9&#177;3.8)、(17.6&#177;3.7),18个月以上婴儿餐后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较餐前升高(P〈0.05)。12个月以上婴儿餐前、餐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降低(P〈0.05),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餐前功率比12个月以上较12个月以下增加(P〈0.05)。结论婴儿期的胃电慢波经历一发育成熟阶段,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和主频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2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日龄新生儿空腹和餐后胃电慢波的主频、功率比、不同慢波节律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以确定健康新生儿胃电慢波的特征。方法2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胎龄37~39周,男11名,女9名,出生时阿氏评分平均为(9.3±0.4)分,无窒息、母乳喂养、无器质性疾病。采用体表胃电图,分别于出生后第1(第12小时)、7、14、21、28天记录空腹和餐后体表胃电图各30min。计算胃电图的以下参数:主频、不同慢波节律的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功率比。结果在所有新生儿均可记录到清晰的胃电图波形,新生儿出生后第0、7、14、21、28天餐前的正常节律百分比分别为38.1±4.9、38.2±4.3、38.5±3.7、39.2±3.9、39.7±3.5,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分别为23.8±5.4、24.3±3.6、23.8±3.8、23.7±4.1、23.5±4.3,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分别为38.1±5.5、37.5±4.8、37.7±4.1、37.1±3.6、36.8±3.9,不同日龄餐前与餐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第1~28天餐前主频为(2.38±0.5)cpm~(2.59±0.1)cpm,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28天餐前、餐后的主频较第1、7天高(P<0.05);生后第21、28天餐前、餐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较第1、7、14天低(P<0.05),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28天餐后餐前功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新生儿的胃电慢波尚不成熟,其特征为主频和正常节律百分比较低,而胃动过速节律和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较高,进餐后各参数无明显变化。这一特征在评价新生儿的胃电生理学和胃运动功能紊乱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复发性腹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60例健康儿童和187例复发性腹痛(RAP)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后RAP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RAP儿童在性别、年龄、病程、腹痛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RAP儿童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1.4%、1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RAP儿童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幽门螺杆菌已根除和未根除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8.5%、3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3~5岁、6~9岁、9~12岁3个年龄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42%、32%、32%,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RAP儿童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及腹痛方式之间进行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复发性腹痛有密切的相关性,可能为复发性腹痛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缓解复发性腹痛儿童的腹痛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复发性腹痛儿童的性别、病程及腹痛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4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低剂量 Dex[0.1mg/(kg·d)]、高剂量 Dex[0.5 mg/(kg·d)]预处理4 d,然后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放入 37℃恒温有机玻璃缺氧房中,暴露于 92%氮气和 8%氧气的环境中 3 h。分别于生后10 d取全脑标本切片作 HE染色,观察梗死发生率、梗死面积、大脑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剂量 Dex组、高剂量Dex组的梗死发生率和梗死面积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01),Dex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Dex可明显改善大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病理学变化。结论地塞米松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具有预防作用,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延缓神经发育成熟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