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在舒尼替尼刺激下,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D-L1)和PD-L2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对照组加入二甲基亚砜,实验组分别加入(100、200、300)ng/m L舒尼替尼,刺激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成熟DC(m DC)和总DC(包括m DC和im DC)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达PD-L1的未成熟DC(im DC)、m DC和DC百分比均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m DC百分比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DC百分比在100 ng/m L、300 ng/m L舒尼替尼组中显著降低。结论舒尼替尼可显著降低小鼠DC表面PD-L1、PD-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剜除加肾部分切除治疗肾错构瘤的手术经验,探讨此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8月~2009年1月,在机器人(DaVinciS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下对6例肾错构瘤患者行剜除加切除手术,肾皮质部分肿块采用剜除方法,。肾髓质部分肿块采用肾部分切除方法。收集手术相关资料后与国外此手术初期的相关资料及我院同组人员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转换术式。肿瘤平均直径6.3(2~20)cm,手术时间(不包括术前机器人准备时间)158(120-210)min,肾动脉阻断时间29(20-45)min,术中出血量388(30~1000)ml,术后5~6天下床活动,3天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8(7~9)天。术后病理检查提示6例均为肾错构瘤。随访21~24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病灶残留,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剜除加切除治疗肾错构瘤操作灵活,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研究输尿管软镜与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9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以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软镜组和硬镜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除输尿管镜类型选择差异外,其他手术方案均保持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手术清除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软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硬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镜组的首次手术清除率明显高于硬镜组(P<0.05),但两组患者6个月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镜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33%(4/48),硬镜组为33.33%(16/48),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比硬镜手术清除率高、复发率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NAC)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肿瘤学效果及机器人手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201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确诊的年龄在18~80岁临床分期为T2-4aN0-1M0期的MIBC患者进行研究,手术方式均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LND)...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对于转移性的肾细胞癌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但是靶向药物的完全缓解率非常低,大多数的患者在最初治疗有效后很快发生肿瘤进展。因此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随着肿瘤免疫学机制研究的发展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已经完成临床试验的肾细胞癌免疫治疗方法,根据免疫治疗的原理主要从T细胞调节剂、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疫苗以及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肾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了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领域基本状况、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中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真核表达。方法:从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中扩增目的基因PSC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lRES-neo—PSCA-His,脂质体法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用RT—PCR及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B16细胞中人PSCA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得到372bp人PSCA目的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上登录的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pIRES—neo—PSCA—His质粒并验证其真核表达,为PSCA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含有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主要T细胞表位的DNA疫苗(pVAX1-PSCA3-Fc—GPI—IRES—GM/B7,简称pVAX1—PSCA3FcGB),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方法:重叠延伸PCR合成异种化PSCA基因片段,同尾酶法将该片段3拷贝串联(PSCA,)后插入pCI—Fc—GPI载体中,再将PSCA3-Fc—GPI融合基因片段经酶切后导人真核表达载体pVAX1-IRES—GM/B7中,构建pVAX1-PSCA3FcGB疫苗,并检测其真核表达情况。结果:经测序异种化PSCA片段与设计一致,PCR和酶切鉴定证明pVAX1-PSCA3FcGB构建成功;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该疫苗在Cos7细胞中获得较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DNA疫苗pVAX1-PSCA3FcGB,并在Cos7细胞中有效表达,为下一步的DNA疫苗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饱和分层穿刺法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患者中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对58例怀疑前列腺癌的PSA灰区(PSA 4 ~ 10 ng/ml)患者进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饱和分层穿刺活检.结果 穿刺术后病理确诊前列腺癌16例,穿刺阳性率27.6%,良性前列腺增生24例(41.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24.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1.7%),前列腺炎3例(5.2%);术后主要并发症:血尿14例(24.1%),急性附睾炎1例(1.7%),无发热、血便、尿痛等并发症.结论 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饱和分层穿刺法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提高PSA灰区患者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含有人肾细胞癌特异性抗原G250主要T细胞表位区域、猴和鼠G250部分片段区域融合基因tG250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猴肾COS7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PCR技术构建人、猴和鼠G250区域融合基因tG250,将其插入含有人IgK链前导信号肽(sig)、人IgG-Fc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信号肽融合基因序列的细胞膜锚定修饰真核表达载体pCI-FC-GPI中;将重组质粒pCI-Fe-tG250-GPI转染COS7细胞,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tG250融合基因经测序正确,PCR和酶切鉴定证明已成功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Cl-Fc-tG250-GPI中;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重组质粒pCI-Fe-tG250-GPI在COS7细胞中得到很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I-Fe-tG250-GPI,且在COS7细胞中可以有效表达,为以G250抗原为靶点基因疫苗的后续功能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肺或胸膜转移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105例经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其中10例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肺或胸膜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肺或胸膜转移.通过临床调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结果并复习文献分析前列腺癌肺或胸膜转移的临床特点.结果 前列腺癌肺或胸膜转移主要见于老年男性,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6例,以泌尿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4例,10例均通过超声引导下肺或胸膜穿刺确诊,确诊前列腺癌肺转移9例,胸膜转移1例,同时伴有骨转移7例,病理学Gleason评分5分1例、6分2例、7分7例.结论 对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直肠指诊异常的男性患者应加强前列腺癌筛查,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