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先证者女,60岁,云南省白族。因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7年,口齿不清1年入院。患者行走时身体摇晃不稳,双手持物抖动,说话费力,饮水呛咳。查体表情呆板,反应迟钝,吟诗样语言。双侧咽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偏高,肌力Ⅴ级,右侧指鼻试验阳性,快复轮替动作笨拙,跟膝胫试验阳性,昂白征阳性,直线行走不能,四肢腱反射亢进,感觉系统正觉。头颅MRI脑干较细,Ⅳ脑室、桥小脑角池、环池及小脑脑沟增宽,幕上未见异常。 先证者二弟,57岁。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伴口齿不清6年。查体言语含糊不清,咽反射迟钝,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征均阳性。头颅MRI小脑、脑干萎缩,桥前池及小脑上池、环池增宽。 先证者三妹,54岁。行走不稳伴口齿不清3年。查体语调缓慢,左侧上下肢共济失调征均为阳性。头颅MRI桥脑变细,小脑体积缩小,脑沟增宽,第4脑室增大,桥小脑角池增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减少误诊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0年4月门诊收治的误诊误治的7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早期分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毒性脑膜炎、偏头痛.结论 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仔细分析病情,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董茂顺 《中国医药指南》2005,3(9):1047-1049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对误诊误治的5例发作性运动障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早期分别误诊为癫痫.小舞蹈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仔细分析病情,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9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典型直立性头痛以及头颅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所示的硬膜广泛异常强化。结论腰椎穿刺测压不是诊断的唯一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核磁共振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1病历报告患者,男,35岁,白族、农民,因中毒后频繁强直阵挛性抽搐伴意识丧失1天急诊入院。2002年4月22日19∶10分,10名建筑工人同时进食猪蹄炖萝卜,9名陆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送入当地卫生院洗胃等治疗,病情好转。5分钟后报告者最后出现前述症状,继之昏倒,19∶30送入当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IB、UA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斑块亚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大理地区白族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白族患者21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17例为实验组,无斑块患者101例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检查及血生化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实验组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TG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6.39±10.57)岁vs(63.82±16.39)岁,P=0.00;(23.43±3.50)kg/m2 vs(21.66±2.88)kg/m2,P=0.00;54.7%vs 13.9%,P=0.00;23.1%vs 3.0%,P=0.00;(4.53±2.81)mmol/L vs(1.62±1.39)mmol/L,P=0.02;(14.45±7.12)μmol/L vs(11.46±5.05)μmol/L,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5%CI:1.063~1.128,P=0.000)、高血压(95%CI:0.165~0.817,P=0.014)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BMI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年龄、BMI、高血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644、0.704。年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BMI和高血压,高血压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BMI是大理地区白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是以急性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外周血及脑脊液中嗜酸细胞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IB、UA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斑块亚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