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董纪秀  庄小平  刘菊莲  梁惠霞 《癌症进展》2022,(17):1775-1777+178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及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卵巢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卵巢功能、并发症及远期复发率。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阴道动态压力、盆底Ⅰ类纤维肌力、盆底Ⅱ类纤维肌力及女性性功能量表(BISF-W)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盆底Ⅰ类纤维肌力、盆底Ⅱ类纤维肌力及BISF-W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卵巢横截面积、阻力指数(RI)均降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卵巢横截面积、RI均高于对照组,PSV、ED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淋巴囊肿、肠麻痹发生率及术后6、12、18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卵巢癌,对患者性功能及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手术安全性较高,且能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董纪秀  倪观太 《医学综述》2012,18(10):1581-1583
腹腔镜手术因其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疼痛程度轻的特点,已迅速被临床各科广泛地应用,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也得到普遍关注。现根据有关文献的叙述,对近年腹腔镜手术与机体免疫功能领域中细胞、体液免疫,机体氧化应激,气腹影响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讨既往盆腹腔外科治疗史对妇科患者微创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 2015年1月收治的因妇科疾病具有盆腹腔镜手术史后又行微创手术的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盆腹腔 手术史患者80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盆腔粘连情况以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53例发盆腹 腔粘连,发生率为6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盆腹腔粘连轻度27 例,占509%、中度粘连16例,占302%、重度粘连10例,占189%,对照组粘连轻度占600%、中度粘连占 300%、重度粘连占100%,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虽然稍高于对照组患者,但2组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中转开腹、手术 成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的患者中转开腹率增加,盆腔粘连增加手 术难度,但通过细致操作,再次手术同样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董纪秀  裴玉玲  胡燕 《河北医药》2016,(22):3473-347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収治的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0例,按照《妇产科学》诊断标准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子痫前期组30例,子痫组30例,另选择同时期収治的健康体检正常足月孕妇3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组孕妇血清皮质醇水平,对比新生儿Apgar评分、早产、死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率等围生儿结局指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所生新生儿早产率、死产率、胎儿生长受限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比,其母体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t=3蝌.45~19.23,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高低与早产率、死产率、胎儿生长受限率、新生儿窒息率呈现出一致性,相比于收缩压高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更具有显著差异( F=80.23,P<0.05;F=25.56,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加重可伴随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升高,造成围生儿预后较差,给予早期检测可为临床指标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行腹腔镜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4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比较2组的临床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DVT的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并进行预测效能验证。结果:493例行腹腔镜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术后并发下肢DVT者41例,发生率为8.32%(41/493);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气腹压力、血浆D-二聚体以及术后卧床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786,95%CI:1.749~8.197)、术前合并症(OR=3.390,95%CI:1.524~7.543)、全身麻醉(OR=3.778,95%CI:1.722~8.287)、手术时间≥2 h(OR=2.884,95%CI:1.384~6.010)、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1 mmHg=0.133 kPa,OR=3.295,95%CI:1.539~7.055)、血浆D-二聚体≥500 ng/mL(OR=4.141,95%CI:1.925~8.909)以及术后卧床时间≥5 d(OR=3.628,95%CI:1.710~7.697)均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DTV的列线图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为93分、术前合并症为85分、全身麻醉为93分、手术时间≥2 h为74分、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为83分、血浆D-二聚体≥500 ng/mL为100分、术后卧床时间≥5 d为91分,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53(95%CI:0.822~0.884),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内部验证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合并下肢DVT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804~0.860)。结论:年龄≥60岁、术前合并症、全身麻醉、手术时间≥2 h、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血浆D-二聚体≥500 ng/mL以及术后卧床时间≥5 d均为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DTV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7项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DTV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