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41例年龄7—12岁右利健康儿童,头部选取5对(10个)样点,对各样点的功率和相对功率Ⅰ,Ⅱ的四个经典频带(δ,θ,α,β)进行几种数学转换,用正态性D检验法观察各参量转换前后的分布状态。结果,转换前,功率分布状态较差;而相对功率的参量原值近正态分布的情况较好,其中相对功率Ⅰ较相对功率Ⅱ更佳。而相对功率Ⅰ的X、log(X)和log(X/1—X)转换为最佳。就功率而言,log(x)转换最好,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各频带统计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42例择期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术中使用0.4ng/mL(组Ⅰ)、0.6ng/mL(组Ⅱ)和0.8ng/mL(组Ⅲ)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普指数(BIS)值,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多巴胺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3组患者术中都能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术中丙泊酚、多巴胺的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和围手术期心肌酶谱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组与Ⅲ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多于Ⅰ组(P<0.01),Ⅲ组患者心脏指数(CI)在手术开始时低于Ⅰ组(P<0.05),心率(HR)自搭桥开始后增快(与搭桥前比较P<0.01),Ⅰ组患者术中BIS值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结论:采用0.4ng/mL、0.6ng/mL或0.8ng/mL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OPCAB患者术中均可以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但0.6ng/mL为最合适的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金雀异黄酮干预治疗对人永生化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人舌癌细胞(Tca-8113)、人口腔鳞状细胞(HCS-4)的抑制率和凋亡情况,探讨金雀异黄酮联合X射线照射对口腔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取人HaCaT、Beas-2B、Tca-8113、HCS-4细胞进行常规体外培养,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加金雀异黄酮且不进行X射线照射)、金雀异黄酮组、X射线组和金雀异黄酮+X射线组。其中,金雀异黄酮组将金雀异黄酮(浓度分别为1.25、2.50、5.00、10.00、20.00μmol/L)加入4种细胞中处理12 h;X射线组用X射线(剂量分别为1、3、7 Gry)对4种细胞照射24 h;金雀异黄酮+X射线组根据X射线剂量不同,得到4种细胞的金雀异黄酮最佳处理值,用流式细胞仪和噻唑蓝法测定4种细胞的凋亡水平和细胞抑制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4种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酮后,HaCaT和Tca-8113两种细胞抑制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加入的金雀异黄酮浓度呈正相关,在20.00μmol/...  相似文献   
5.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疼痛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数小时类似子宫穿孔的症状 ,患者头晕、恶心、呕吐、腹部剧烈疼痛 ,脉速等表现 ,但血压正常 ,阴道出血不多或不出血 ,子宫较大并有压痛。经重复吸宫 ,清除宫内蓄积的凝血块后 ,症状立即消失。此类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外资料早有报道 ,我站在 10 0 0例早期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中发现 1例 ,占 0 1%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吴某 ,女性 ,31岁 ,停经 5 0 天来我站就诊 ,妇科 :外阴正常 ,阴道正常 ,已婚经产式 ,宫颈轻糜 ,无举痛 ,宫体前位 ,无压痛 ,饱满 ,增大…  相似文献   
6.
瘦素(leptin)是近年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除可调节机体脂肪贮存、能量代谢外,还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激素之一,对青春期的发育、生殖器官的成熟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血管手术孕妇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孕妇行CPB下心血管手术的围术期资料,年龄22~37岁,将对孕妇死亡有明显影响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孕妇死亡5例,病死率为14.3%(5/3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YHA心功能4级、手术时间、ICU留观时间、术后心力衰竭、术后透析对孕妇行CPB下心血管手术死亡有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能检测出孕妇行CPB下心血管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YHA心功能4级、手术时间、ICU留观时间、术后心力衰竭、术后透析为孕妇行CPB下心血管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AAA)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8年1月,TAAA术患者204例围术期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脊髓损伤分为对照组与脊髓损伤组。结果: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为4.9%(10/204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术毕血乳酸浓度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CrawfordⅢ型、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透析、脑脊液压力、术后24 h内最低HGB浓度、ICU时间、以及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后脊髓损伤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脊液压力(OR=1.350,95%CI:1.102~1.653,P=0.004)、术毕血乳酸浓度(OR=1.256,95%CI:0.996~1.583,P=0.054)与术毕PaCO_2(OR=1.112,95%CI:1.013~1.220,P=0.025)是术后脊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脑脊液压力临界值为14.5 mmHg(1 mmHg=0.133 kPa)。结论:TAAA术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脑脊液压力、术毕血乳酸浓度与PaCO_2是TAAA术患者术后脊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胸腔镜辅助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国内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治疗房颤的外科微创技术,其特点为切口小,恢复快,心肌消融完善以及近远期治疗效果好.窦性心律转复率高,复发率低等[1].由于手术操作对心肺功能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麻醉具有一定的特点.作者在安贞医院进修期间,对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158例房颤经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左右侧胸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行射频消融术的麻醉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心脏儿科2005至2008年择期行心导管射频消融术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组(A组,50例)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组(B组,56例),按需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A组维持BIS值55~65;B组以改良OAA/S评分1分控制麻醉深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min、术中、术毕时,测定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辅助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结果示两组心率、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辅助呼吸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清醒时间较短(P〈0.05),两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提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小儿射频消融术中能正确判断麻醉深度,可保持患儿呼吸循环平稳,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