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脏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医生需要依据患者一段时间(通常为12h或24h)内的排尿量来对患者的肾功能作出判断。但排尿时若混有大便会导致测量数据失准,只能重新采样,势必延误治疗时机。对严重水肿或病情危重患者的出入液量,一般记录单次尿量;传统方法是家长用塑料小桶收集尿液,护理人员用量杯或一次性尿袋计量,都不能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为此,我科设计了多功能尿便分离存储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带状疱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9(TLR2.9)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TLR2和 TLR9在儿童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带状疱疹患儿、成人各10例PBMCs上TLR2、9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1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 ①带状疱疹患儿PBMC上TLR2.9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带状疱疹患儿PBMC上TLR2mRNA表达水平高于成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患儿PBMC上TLR9mRNA表达水平与成人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9mRNA可能参与了患儿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的识别及抗病毒免疫,带状疱疹患儿TLR2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成人,可能是儿童带状疱疹发病低于成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阴道残端缝合方法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67例行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133例、B组154例、C组80例,A组采用传统褥式缝合法,B组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C组采用阴道残端两角半荷包缝合法,比较三组阴道残端缝合时阴道残端息肉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残端息肉发生率分别为12.0%、12.3%、2.5%,C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P均〈0.05)。结论阴道残端息肉的形成与缝合方法有关,两角半荷包缝合法可降低阴道残端息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与早产发生的关系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85例早产孕妇(病例组)及85例足月入院正常待产孕妇(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行CT、UU和Mh检测,同时对阳性孕妇的配偶也进行检测,并观察围生儿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孕妇UU、CT、Mh、复合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除Mh+组外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非淋菌性宫颈炎组低体重儿、新生儿黄疸、肺炎、结膜炎发生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T和支原体复合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可引起并增加早产的发生,同时使围生儿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的不良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方便了临床的抢救与用药 ,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该项治疗措施普遍为广大患儿与护理人员所接受。然而静脉留置针也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下面就其不良影响及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 12 0例 ,男 68例 ,女5 2例 ,均为出生至 2 8d之内的新生儿。其中发生静脉炎 13例 ,占 10 83 % ,静脉增生性狭窄 8例 ,占 6 67% ,血凝块形成 5例 ,占 4 17% ,局部反应 2例 ,占1 67% ,局部过敏 1例 ,占 0 83 %。2 讨 论2 1 静脉炎 静脉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负面影响 ,表现为由皮肤进针处 ,沿静…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 ,新生儿补液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较难解决的问题 ,要建立有效的补液通道 ,通常要反复穿刺才能成功 ,不仅给患儿增加痛苦 ,而且也延误治疗。自 2 0 0 1年开始 ,我们对 180例患儿实施了静脉留置针输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相似文献   
7.
8.
小儿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董生凤  赵春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80-80,F003
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事故新的处理办法出台,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均给护理工作这一特殊职业带来新的挑战。护士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小儿急诊护士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也高于其他专业护理人员。我们对儿童医院临床护理人员10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表明小儿急诊护士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在孕妇中发病率较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皮肤科和产科)共收治妊娠期并发带状疱疹患者25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产科及皮肤科明确诊断为妊娠并发带状疱疹25例,年龄21~42岁,平均30.3岁,21~25岁9例,26~30岁6例,31~35岁7例,36~40岁2例,40岁以上1例。孕周:早期妊娠6例,中期妊娠10例,晚期妊娠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感染性早产发生的关系以及在早期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1例早产(28~36+6周)患者部分胎盘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病检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早产感染组(17例)和早产非感染组(14例),门诊进行孕检的同孕周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10例)。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IL-6水平;②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早产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CD14+单个核细胞上TLR4分子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③检测血常规。结果:①TLR4在早产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14+单个核细胞的阳性率为(39.22±13.17)%,平均荧光强度为(48.45±11.66),显著高于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TLR4分子在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14+单个核细胞的阳性率和MF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产感染组孕妇血清中IL-6水平为(2.56±0.36)pg/ml,明显高于早产非感染组孕妇和正常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TLR4的MFI与血清中IL-6水平成正相关(r=0.727,P0.05),与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及血清IL-6表达明显增强,提示TLR4的信号通路可能与感染性早产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②TLR4平均荧光强度与血清中IL-6水平成正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早产宫内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