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药师干预前的2011年6-9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24份,干预后的2011年12月-2012年3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30份,对干预前后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术前用药时间及术后24 h停药时间等指标,分别由干预前的87.10%、5.56%、5.56%、25.92%,提高到干预后的28.46%、94.59%、97.30%、81.08%(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干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董彤珺  杨柏健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59-1260
目的对门诊患者药物咨询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儿科用药情况,以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儿科门诊2036例记录完整的门诊患者咨询记录资料,按咨询内容和药物分类总结进行分析。结果咨询内容中以用法用量咨询最多,用药咨询共计591例,占咨询总人数的29.03%。结论通过药物咨询可以加强沟通,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3.
赵颖  董彤珺 《陕西中医》2011,32(7):800-801
目的:探讨补气益血类中药治疗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确诊患儿90例,以参芪益血汤(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熟地等)治疗2个疗程(每7d为1个疗程)为1个观察周期。结果: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最快者为1个周期,最慢者为8个周期。治愈7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4.44%。结论:参芪益血汤对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患有高血压的住院患者在使用药物前是否阅读药品说明书、掌握患者对药品说明书的理解程度和关注点,针对关注内容进行说明书改良,提高患者对于药物信息的认知能力,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对患有高血压的住院患者分批发放300份药品说明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300例患者中,用药时阅读说明书的有275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比73.45%,其次为中专或高中、初中。基本能理解的占45.67%,少部分能理解占比33%,完全能理解占比17.67%,完全不能理解占比3.67%。在认知能力自定义评分上,300位患者的平均得分为2.77分,在对药品说明书关注度调查中,用法用量、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分别位列前五位,不同居住地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说明书的理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后的药品说明书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能够让患者快速、科学、有效地理解说明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剂量米安色林(7.5 mg)治疗慢性失眠初期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失眠非严重期患者20例,米安色林7.5 mg·d-1,研究周期为21 d,在第2~3周期间停药2~3 d后安慰剂治疗1 d。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对患者治疗后1周、第3周与治疗前对比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第8~20天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药物和安慰剂治疗期睡眠潜伏期(SL)、总睡眠时间(TST)、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慢波睡眠时间(N3)的变化,比较药物与安慰剂疗效差异。结果:治疗3周PSQI评分减少到(3.9±2.2),与治疗前评分(14.3±2.1)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SG结果显示药物较安慰剂治疗增加了TST和N3期时间,2组对比(435.5±45.2/411.2±71.6,16.5±15.6/9.6±10.0),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证实小剂量米安色林治疗失眠增加睡眠时间和深睡眠时间效果显著。2例出现有轻度头晕和思睡,无需要特殊处理。结论:小剂量米安色林治疗慢性失眠初期有效,增加睡眠时间和深睡眠时间效果显著,有改善睡眠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比小剂量米安色林和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验证药物治疗失眠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宁夏中医研究院睡眠医学门诊入睡困难为主的慢性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米安色林7.5 mg/d;对照组:艾司唑仑片1/d,夜间睡前空腹。治疗初期每组每周1次睡眠卫生教育和适当的门诊心理疏导。每周用AIS观察评估1次药物疗效记录1次不良反应。观察组4周后检查1次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变化。结果:1) 2组睡眠因子评分在治疗后均叫治疗前减小,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因子同期比较:入睡时间观察组在第1周至4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1.70±0.70/0.10±0.31,1.03±1.10/0.13±0.35,1.03±1.10/0.17±0.38,1.00±1.08/0.57±1.01),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在第1周、第2周、第4周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0.73±0.91/0.23±0.43,0.50±0.63/0.23±0.43),(0.37±0.61/0.66±0.80,0.47±0.77/0.6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提示观察组改善入睡时间及治疗初期增加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效果差,但后期效果较对照组好。3)观察组初期有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思睡、不宁腿样症状、体质量增加。结论:SDM治疗慢性失眠有效;与艾司唑仑比较,改善入睡时间较艾司唑仑差,最终增加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效果较艾司唑仑好。SDM临床应用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