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来,发现补体含量的变化与许多疾病有关。为探讨免疫复合物病的发病机理,在建立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动物模型时,我们曾观察了免疫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血清中总补体量的动态变化),血清中总补体量在免疫复合物(IC)形成时期急骤下降,是判断动物血清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我们用CH_(50)试验测定了225只健康家兔血清中总补体量正常值范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按Yonemasu及Stroud二氏略加改进的从人血清中分离C_(1q)的方法。该制剂通过双向扩散、免疫电泳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免疫化学分析和红细胞凝集试验、~(125)Ⅰ-结合试验等生物学活性鉴定,其活性及纯度均较满意,产量达血清中C_(1q)量的15—25%。  相似文献   
3.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抗原,大剂量(25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注入家兔耳静脉内,造成动物“一过性”血清病。隔日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于-40℃冻存,在统一条件下用聚乙二醇沉淀-补体消耗试验检测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并用CH_(50)试验平行测定血清中总补体量。实验结果表明:家兔于注射BSA抗原后第6天开始检出CIC,第10天达最高峰,第12天下降;血清中补体含量与此相反,第6天开始下降,第10天下降到最低水平,第12天后又逐渐回升。本法检测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CIC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用固相C_1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动态变化。利用C_1g及酶标抗兔IgG与血清中免疫复合物(IC)结合后,通过底物溶液显色,检出循环内BSA-兔抗BSA免疫复合物,颜色深浅与样品内复合物量成正比。用本法检测21只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动态变化,结果证明:循环内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性急性血清病家兔为实验模型。10只实验组动物于接种BSA抗原后5天,以300伦~(60)Co全身照射;10只对照组动物,不做照射处理。两组动物均于接种抗原前及接种后2、4、6、8、10、12、14、16天分别采血,分离血清后以PEG沉淀-补体消耗试验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结果证明照射组与对照组动物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动态基本一致,充分说明于抗原注射后5天进行γ射线照射,虽然动物已造成急性放射病亦不影响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6.
<正> 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系甘草的有效成分之一.其结构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有不同的光学异构体,如18-α、18-β及18-γ甘草次酸,这些异构体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1961年Best等证明大剂量甘草次酸的抗炎作用与氢化皮质素相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用固相Clq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1只急性实验性血清病家兔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证明:循环内BSA-兔抗BSA复合物于注射抗原(BSA)后第4天开始检出,第10天达高峰,第12天逐渐下降,同时与聚乙二醇沉淀-补体消耗试验(PEG-CC)相比较,结果完全一致,Clq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更具有微量、简便、快速、敏感等优点,适用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