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油站作业人员长期接触汽油、苯系物、正己烷及高温、低温等多种职业有害因素.汽油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低浓度苯系物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皮肤黏膜刺激反应,对血液、肝肾功能和血糖产生影响[1].为此,本文对中石油天然气某销售分公司的367名加油站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很多疾病早期,蛋白标志物的浓度通常很低,常用的ELISA法经常无法检出,灵敏度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纳米BCA技术是将DNA标记技术与目标蛋白结合起来,将与蛋白识别过程相关的信号进行放大,通过标记DNA的鉴定来实现蛋白的检测,为生物标记物的高灵敏度检测打开了新的局面[1],在生物分子检测、传染病监测、肿瘤早期发现和监测等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国HIV-1 B′亚型CNHN24毒株5′端和3′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进行扩增及测序并构建全基因组克隆。方法:利用PCR扩增出5′LTR和3′LTR片段;并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分别扩增出病毒全基因组的5′半分子和3′半分子DNA,然后依次将其克隆入低拷贝载体pLG338。结果与结论:完成CNHN24毒株5′LTR和3′LTR的测序并提交至GenBank,其登录号分别为AY860947和AY894352,使CNHN24株成为具有完整全序列的HIV毒株;获得可以稳定传代的全基因组克隆质粒pCN24,利用此克隆转染293T细胞后可以产生恢复病毒。  相似文献   
4.
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很多疾病早期,蛋白标志物的浓度通常很低,常用的ELISA法经常无法检出,灵敏度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纳米BCA技术是将DNA标记技术与目标蛋白结合起来,将与蛋白识别过程相关的信号进行放大,通过标记DNA的鉴定来实现蛋白的检测,为生物标记物的高灵敏度检测打开了新的局面[1],在生物分子检测、传染病监测、肿瘤早期发现和监测等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我国口岸检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感染者的HIV-1 gag区基因序列特征,了解亚型种类,为艾滋病的监控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HIV阳性的出入境人员血浆中提取病毒核酸,之后采用RT-PCR法扩增gag区基因,对该段序列进行测定分析。结果2004~2006年确认的39例HIV阳性标本,根据gag区基因序列系统树分析显示,共有8种亚型,其中12例C亚型,9例CRF01_AE重组,6例CRF07_BC重组,5例CRF08_BC重组,4例B亚型,1例B’亚型,1例CRF02_AG重组和1例A1亚型。结论北京口岸检出的HIV-1亚型种类较为复杂,研究口岸艾滋病病毒的变异特点和传播来源对于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些年我国从出入境人群HIV-1感染者毒株的基因亚型分布和特征。方法:从全国各口岸收集2004年至2007年之间检测确认的HIV感染者血清样品,提取病毒核酸,采用巢式RT—PCR法扩增gag区基因,测定其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亚型分析。结果:扩增获得138例样本的基因序列,根据序列进行系统树分析显示,这些样本包括了14种基因亚型,其中多种亚型是国内尚未发现的毒株,亚型的种类和分布都比国内流行的毒株复杂得多。结论:我国出入境人群HIV-1流行毒株极为复杂,加强各口岸的HIV-1毒株亚型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分离培养是艾滋病(AIDS)相关研究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研究HIV生物学表型、中和抗体结合特性、表型耐药性、药物筛选等都需要在体外拿到稳定复制的HIV病毒株.HIV分离培养也是确诊HIV感染的手段之一,是判定母婴传播、鉴别可疑结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稳定成熟的HIV分离培养方法,优化各种影响因素,提高分离率,对于提高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水平,开展各种HIV生物学表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的静脉吸毒(IDU)人群和男男性行为(MSM)人群,IgG、IgG1-4是否有差异。方法抽取652份血清/血浆样品,其中正常人315份,HIV阳性静脉吸毒者222份,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115份。HIV阳性血浆根据CD4+T淋巴细胞数量分为两组:〈350细胞/μl组和≥350细胞/μl组;并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IgG水平,用竞争ELISA方法检测IgG1-4水平。结果 HIV阳性IDU人群:其IgG与健康人群相比无差异,其IgG1和IgG2低于健康人群,IgG3和IgG4高于健康人群;HIV阳性MSM人群:其IgG、IgG1和IgG3高于健康人群,但CD4+≥350μl组的IgG和IgG1与健康人群相比无差异,IgG2低于健康人群,IgG4则是CD4〈350/μl组与健康人群相比无差异,而CD4+≥350/μl组高于健康人群。结论 HIV阳性IDU人群和MSM人群之间IgG、IgG1和IgG4的变化趋势有差异,IgG2和IgG3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尿液与血液多项生物监测指标的差异,分析其内在相关性,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受检者尿液中吡咯加合物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秩和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正已烷职业接触组和对照组车间空气中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为32.6±6.9mg/m^3和<0.15mg/m^3,两组工人尿液中吡咯加合物水平为1.91±0.29nmol/mL和1.17±0.18nmol/mL,两个指标在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接触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钾离子(K^+)分别是15.76±5.29μmol/L、11.87±4.14μmol/L、64.1±14.9U/L、4.34±0.33mmol/L,对照组上述4项指标分别为11.89±4.1μmol/L、8.36±3.92μmol/L、43.34±9.68U/L、4.49±0.41mmol/L,两组比较(t检验),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C)、大血小板比例(P-LCR)、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S)指标分别为337.3±9.37g/L、(28.93±1.17)%、(0.35±0.09)×10^9/L、(0.163±0.079)×10^9/L,与对照组指标341.7±13.58g/L、(27.45±0.99)%、(0.39±0.11)×10^9/L、(0.129±0.083)×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尿液中吡咯加合物水平与TBIL、IBIL、AL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7、0.566、0.431;与MCH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433;与EO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17。结论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尿中吡咯加合物水平,血清TBIL、IBIL、ALP、K^+水平与非接触人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作为正己烷职业接触者健康监护的监测指标;其中尿液吡咯加合物水平与血液多项功能指标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一株从中国河南省一名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的、可在MT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未知病毒29A进行鉴定,确定该病毒种类及型别。方法:用从该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的病毒株感染MT4细胞,获得可在该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29A。通过细胞病变特征、电镜观察结果、HIV-1 p24抗原检测以及HIV-1 pol区基因扩增结果,对该毒株是否为HIV-1进行鉴别。在电镜下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进行观察,发现该病毒呈现疱疹病毒形态特征,因此设计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U69、U16/U17、U60/U66三个不同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结果分析。结果:该毒株HIV-1 p24抗原检测为阴性;用HIV-1 pol区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目的片段;细胞病变形态不同于HIV-1引起的病变;电镜观察该病毒直径为160~200nm,明显大于HIV—1,表明该传代株不是HIV-1。用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U69、U16/U17、U60/U66等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均扩增出了目的片段,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毒株为HHV-6病毒B亚型。结论:在国内首次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HHV-6,为进一步研究HHV-6和HIV-1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