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由多名穿刺者成功完成纽扣式穿刺皮下隧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按照由单人或多人完成穿刺,以及是否描记穿刺血管走向,将96名已经存在前臂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4组,每组24人。进行最初的10次穿刺后,观察皮下隧道形成的情况。对4组的穿刺的成功率进行X2检验,按照X2分割法调整α水准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单人描记血管组和多人不描记血管组组间皮下隧道的形成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084,P〈0.01,其他各组之间皮下隧道的形成成功率无差异。结论:进行内瘘血管走向描记并且单独一人完成穿刺是纽扣式皮下隧道形成的最佳穿刺模式;可以通过描记血管走向的方法弥补多人穿刺带来的缺点,由多人穿刺来完成纽扣式穿刺皮下隧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防范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三位一体”即个体心理干预、团体心理干预及家庭心理干预的模式。并对两组血液透析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BDI-13抑郁自评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血液透析前抑郁及焦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液透析前后SAS及BDI-13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SAS及BDI-13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干预有助于减轻或缓解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因此应将综合干预贯穿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整个临床护理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门诊规律行HD的2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7例和对照组111例,HD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血清甲状腺旁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钙磷代谢情况、相关营养指标的达标率及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血清iPTH和β_2-MG水平、钙磷代谢情况、相关营养指标的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H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ICU患者肛周、腹股沟部皮肤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发生肛用、腹股沟部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找出护理干预的方法,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11月入住ICU患者593例中的95例肛周、腹股沟部皮肤损伤者的年龄、性别、诺顿评分、两便失禁、皮肤真菌感染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探讨肛周、腹股沟部皮肤损伤的原因。结果高龄、男性、诺顿评分14分以下者、两便失禁、皮肤真菌感染者肛周、腹股沟部皮肤损伤发生率高。结论高度重视大、小便失禁患者的肛周、腹股沟护理;特别注意男性病人的腹股沟、阴囊皮肤的护理;对入住时已有腹股沟皮肤真菌感染的病人,应予积极护理,及早予抗真菌治疗;对已发生肛周、腹股沟、阴囊等皮肤损伤的病人,予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可减少肛周、腹股沟部皮肤损伤发生及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原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动静脉内瘘是否失功将其分为通畅组92例和失功组28例,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血栓形成、血流量、内瘘狭窄、原发病、压迫时间、低血压、内瘘血肿及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60岁、血栓形成、内瘘狭窄、感染、低血压是HD患者AVF失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影响内瘘失功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 60岁、血栓形成、内瘘狭窄、感染、低血压,应根据这些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AVF失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维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组管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期间再循环发生、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甲状腺旁激素(iPTH)和微球蛋白(β2-MG)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再循环比例为14.5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t/V和URR分别为(1.215±0.084)%和(74.21±8.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PTH和β2-MG分别为(184.28±19.29)pg/mL和(36.79±3.3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为4.8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充分性,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床旁血液过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指标,体征反应及各项相关检测结果,重点观测床旁血液滤过装置的运转情况。针对观察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讨论其应用价值。结果使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急救后所有患者体征均趋于平缓,治疗前后血液学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治疗效果分组发现,血液滤过对于SAP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人员对血液滤过器的熟知程度及护理经验存在正相关性,且不同疗效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情况差异十分明显( P<0.05)。结论床旁血液滤过装置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护理过程中正确且有效的操作床旁血液滤过装置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造成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感染的常见因素及致病菌种,探讨防治感染的有效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2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和数据统计。主要观察指标为不同类型血管通路的感染率和致病病菌类型。结果自体动静脉内瘘感染率为0.04例/(患者?年),股静脉临时插管感染率为7.5例/1000导管日,颈静脉临时插管感染率为5.7例/1000导管日,锁骨下静脉临时插管感染率为2.6例/1000导管日;引发临时插管感染的致病菌种比例最高的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该菌群感染率为64.7%,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感染的发生较自体动静脉内瘘要高,在临床中应加强全身抗生素治疗,导管口周围消毒护理,加强营养,综合多种防止措施避免降低血液透析临时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