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25岁,阵发性胸骨下段、上腹胀痛7d,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BP166/76mmHg。入院次日凌晨突然死亡。病理检查:心包腔内充满370ml血液及血凝块,主动脉起始部外膜向外膨出,偏中央有0·5cm线形裂口,中膜自主动脉瓣缘始向远端分层剥离,形成夹层腔,纵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达腹主动脉膈下12cm处,其剥离面宽窄不一,占周径的60%~100%,内膜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胸主动脉各有1个完全或不完全的横裂口,剪开时内层呈套管状或片块状翻卷,切片示双层膜粘液变性,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纤维肿胀,排列方向紊乱,外膜充血、出血,纤维母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
灰毡毛忍冬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茅青  曹东  贾宪生 《药学学报》1993,28(4):273-281
从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ocranthoide Hand. -Mazz.)花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溶解部分分得三个常春藤皂甙元的双糖链甙,其中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川续断皂甙乙(dipsacoside B,Ⅰ);另外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灰毡毛忍冬皂甙甲(macranthoidin A,Ⅱ)和灰毡毛忍冬皂甙(nmcranthoidin B,Ⅲ),两者的次级皂甙灰毡毛忍冬次皂甙甲(macranthoside A,Ⅱb)和灰毡毛忍冬次皂甙乙(macranthoside B,Ⅲb),亦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黔岭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黔岭淫羊藿(Epimedium leptorrhizumStear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用UV,IR,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thalictoside(Ⅰ),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rhamnosyl-icarisidⅡ(Ⅱ)],箭藿苷A[sagitatosideA(Ⅲ)],大花淫羊藿苷B[ikarisosideB(Ⅳ)]?结论:化合物Ⅰ为苯酚苷类化合物,化合物Ⅱ,Ⅲ,Ⅳ为8-异戊烯基黄酮苷类化合物,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药金樱子三萜类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药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中分离到两种三萜类化合物(Ⅰ、Ⅱ),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确定Ⅰ为2α,19α,23—三羟基熊果酸,即19α—羟基亚细亚酸(19α—Hydroxyasiaticacid),Ⅱ系Ⅰ的28—O—β—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5.
从粗毛淫羊藿根的醋酸乙酯部分得到4种已知黄酮甙。由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大花淫羊藿甙A,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甙Ⅱ,2″-鼠李糖基大花淫羊藿甙A和大花淫羊藿甙B。除大花淫羊藿甙A外均为本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6.
粗毛淫羊藿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粗毛淫羊藿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用UV,IR,FAB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鉴定为epimedosideA(Ⅴ),二叶淫羊藿甙B(Ⅵ),朝藿定C(Ⅶ),大花淫羊藿甙C(Ⅷ)。结论:均为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大肠血吸虫病并发大肠癌23例,发病年龄平均51.1岁,症状多为腹痛,腹泻、便血、发病部位大肠各肠段都有,直肠10例(43%),可能与血吸病灶在大肠分布有关。癌组织分化较好,管状腺癌占47.8%,粘液腺癌中13%,多数和病癌中和癌组织边缘都有大量虫卵沉积,且癌组织外虫结节和虫卵沉积处肠粘膜上皮有异型增生现象,提示虫卵沉积与癌的发生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南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巍  茅青 《药学学报》1984,19(11):819-824
从西南獐牙菜的全植物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其中四个分别被鉴定为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Ⅵ),1,3,7,8-四羟基咄酮(Ⅴ)和山楂酸(Ⅱ)。另一化合物系新的三萜酸糖酯甙,命名为獐牙菜皂甙(swericinctoside,Ⅰ),其结构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肿瘤抑制基因P16、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P16和Ki67在宫颈非特异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I级、Ⅱ级和Ⅲ级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的表达。结果:P16蛋白表达在非特异性炎症、CINⅠ级、Ⅱ级和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5.6%,93.6%和100.0%;Ki67蛋白表达在非特异性炎症、CINⅠ级、Ⅱ级、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6%,61.1%,89.4%和100.0%,不同组别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P16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表达存在分层现象。HPV16/18在非特异性炎症、CINⅠ级、Ⅱ级、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61.1%,82.9%和100.0%,宫颈病变中HPV16/18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特异性炎症组。结论:P16和Ki67蛋白检测作为宫颈病变的有效的生物学标记,可联合HPV16/18 DNA检测应用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淋巴瘤多发生于胃,小肠原发少见,且多为B细胞型,由于其起病隐匿、无典型的临床表现、预后差、目前缺乏有效的小肠检查手段,漏诊率及误诊率比较大.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伴有梭形细胞分化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本文就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最近的1例伴有梭形细胞分化的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