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症状性后循环血管狭窄患者药物治疗及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短期预后.方法 选取90例症状性后循环血管狭窄患者,分别进行药物治疗(Ⅰ组)及血管内支架治疗(Ⅱ组),并对其进行12个月随访评价.结果 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总终点事件率Ⅰ组40.0%(18/45),Ⅱ组11.1%(5/45,P=0.0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率Ⅰ组8例(17.8%),Ⅱ组2例(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脑梗死事件率Ⅰ组10例(22.2%),Ⅱ组2例(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后循环动脉狭窄安全,短期临床效果较药物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影响。方法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通过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MOG35-55)为抗原诱导。将3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甲强龙组、EAE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的CD80和CD86表达水平。结果甲强龙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轻于EAE组,大脑CD8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AE组(P0.05),而CD86表达明显高于EAE组(P0.05)。结论甲强龙能改善EAE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CD80表达并上调CD86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Mollaret脑膜炎3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ollaret脑膜炎(Mollaret's meningitis,MM)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例M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及反复多次发作特征,抗病毒、抗菌及对症治疗后1周内能够迅速缓解。结论Mollaret脑膜炎是临床上少见疾病,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对于反复发作脑膜炎患者应该注意考虑该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缺糖情况下蛋白激酶C(PKC)、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G(PKG)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取2 d龄新生SD大鼠的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与培养,通过缺氧、缺糖处理建立缺血细胞模型。以实验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通过RT-PCR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PKC、PKA、PKG和CaMKⅡ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模型组的AQP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PKC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CaMK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A、PKG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缺糖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的PKC表达水平下降及CaMKⅡ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7例晚发型MS(LOMS)患者和57例早发型MS(YOM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LOMS组首次发病的运动障碍及病程中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出现率明显高于YOMS组(P<0.05~0.01),而首次发病的感觉障碍、视觉障碍,查体发现的运动、视觉和构音障碍、视神经炎及病程中新发运动障碍出现率明显低于YOMS组(P<0.05~0.01)。LOMS组78.9%多为原发进展型,而YOMS组70.2%为复发缓解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LOMS组脑脊液细胞增高的比率、脑脊液细胞数平均值(17.5%,5×106/L)与YOMS组(35.1%,14×106/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MRI显示,YOMS组小脑病灶出现率(60.0%)明显高于LOMS组(25.0%),而LOMS组脊髓异常的比率(47.4%)明显高于YOMS组(24.6%)(P<0.05~0.01)。急性发作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LOMS组显效20例(35.1%),YOMS组为41例(71.9%),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医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1.3%,>70岁高龄患者感染率明显升高,NICU医院感染患者多合并有各种慢性疾病及多种危险因素;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分别占69.4%和21.8%;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7.4%,前5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25.0%、肺炎克雷伯菌14.2%、铜绿假单胞菌5.8%、大肠埃希菌5.8%;革兰阳性球菌占15.0%,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3%;真菌占27.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8.4%.结论 加强对NICU患者下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的监测,根据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率,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作者随机抽取一些社区医生进行脑血管病相关知识进行调查,了解本区脑血管病防治基本情况,并将调查的社区医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未进行强化脑血管病相关知识培训,一组进行强化脑血管病相关知识培训,在培训后6个月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需要在时间窗内做出重要治疗决策的神经科急症,但癫痫围发作期常常模仿卒中或者其他疾病的表现,因此,癫痫围发作期的成像识别可明确癫痫是发作还是卒中,避免错误诊治带来的风险;基于成像的癫痫治疗可以更精准治疗癫痫起源灶,微创治疗能减少开颅手术带来新的医源性创伤,本文对癫痫围发作期成像和基于成像癫痫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短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分为药物组38例和支架组2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不良临床事件(脑出血、脑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支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相对于单纯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9只。HE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的病理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形态变化,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监测微循环血流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VEGF和Ang-1的表达。结果依达拉奉组的组织病理损伤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要轻于模型组,微循环血流量(47.32±6.58)明显高于模型组(40.51±7.96)(P0.05)。模型组大脑组织的VEGF和Ang-1[(0.124±0.021),(0.099±0.014)]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118±0.018),(0.095±0.016)](均P0.05),而依达拉奉组大脑组织的VEGF和Ang-1[(0.147±0.019),(0.124±0.02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136±0.023),(0.118±0.018)](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上调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VEGF和Ang-1来保护梗死灶周围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