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评价ABCD3-Ⅰ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09月至2017年09月期间,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的患者,计划入选100例.入选标准:患者突发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且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 h,症状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套神经科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入组患者住院时间不少于7天,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行TCD检查及ABCD3-Ⅰ评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排除住院时间少于7天者,排除意识不清者,排除最终确诊为脑卒中者,排除非脑血管事件者,排除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者,排除未完成TCD检查ABCD3-Ⅰ评分调查或病史资料不完全者.结果:在经过ABCD3-Ⅰ评分并结合经颅多普勒观察后,发现高危组患者在第二天、第七天、第三十天、第九十天内发生终点事件脑梗死的几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3-Ⅰ评分结合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5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10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神经肽Y(NPY)、血清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组病人行头颅高分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统计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根据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NPY、CysC、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ysC、hs-CRP与NPY呈正相关(P<0.05),CysC与hs-CRP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58例,轻中度狭窄43例,重度狭窄15例,不同狭窄程度病人高血压、糖尿病、NPY、hs-CRP、CysC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NPY、hs-CRP、CysC是影响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PY、hs-CRP、CysC均参与脑梗死发病,是影响脑梗死病人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高血压、糖尿病也与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发生有关,需早期监测及对症处理以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病灶位置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入院诊断为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患者,依据梗死位置不同将患者分为近端梗死组和远端梗死组。在入院当天及之后3 d内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若入院后72 h内NIHSS评分增加2分或以上,我们称其发生了END。比较这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END的发生率,最后筛选出初期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有422例,其中239例近端梗死组中有68例发生了END,183例远端梗死组中有13例发生了END。END组的年龄、男性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卒中史、近端梗死、载体动脉狭窄率均显著高于非END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卒中史、近端梗死、载体动脉狭窄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近端梗死的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更易发生END,应引起临床上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前庭性偏头痛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结果及冷热试验、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检查(cervical vestibular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摇头试验结果,并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低频听阈异常、高频听阈异常与声导抗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冷热试验、cVEMP、摇头试验结果异常或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性偏头痛34例前庭症状持续时间:1 min为2例(5.9%)、1~5 min为6例(17.6%)、5 min~1 h为7例(20.6%)、1 h~1 d为15例(44.1%)、1 d为4例(11.8%)。前庭性偏头痛34例均出现眩晕,发作时伴随症状包括偏头痛21例(61.8%)、畏光18例(52.9%)、畏声17例(50.0%)、视觉先兆12例(35.3%)。结论前庭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空间感知器官,对维持人体正常姿势与保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前庭功能损伤可加重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并增加其并发症发生,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cystain C,Cys 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00名,并选取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对照者80名,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胱抑素C,hs-CRP及D-二聚体的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受试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加以分析评价。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胱抑素C、hs-CR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及P<0.05),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组中血清胱抑素C、hs-CRP及D-二聚体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P<0.01及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hs-CRP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不仅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还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相关,临床中应早期监测,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4月-2019年7月接诊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85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月,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眩晕情况、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11% vs 72.50%)(P<0.05); 观察组眩晕发作次数、每次眩晕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05±0.47)vs(2.94±0.61)次/月,(2.43±0.63)vs(3.59±0.88)分,(8.76±1.74)vs(10.09±2.11)h](P<0.05); 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6.75±8.01)vs(66.42±9.65)ng/L,(162.30±15.42)vs(184.21±17.27)ng/L,(72.30±11.38)vs(88.27±13.47)pg/mL](P<0.05); 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3.33% vs 12.50%](P>0.05)。结论 在氟桂利嗪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辅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