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过程中超声征象的变化规律。方法将人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剪成碎块,分别植入25只裸鼠左侧第一乳房脂肪垫下。每3天灰阶超声下观测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变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肿瘤血流情况,测量血流信号数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随着肿瘤生长体积发展速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形态由不规则形到椭圆或卵圆形再到微分叶状变化;不清晰的边界逐渐清晰;内部由不均质偏高回声变为筛网状低回声然后变为不均质偏高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出现在其体积发展速度较快阶段。血管数量、收缩期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每个肿瘤各时间点测量的数据具有波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动物模型,可以在活体研究乳腺癌自然生长过程形态学和血流变化规律,通过超声研究这一过程变化特征,为后续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VTIQ)技术与常规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行超声检查并病理证实的107例乳腺癌患者的107个腋窝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评分及剪切波速度(SWV)值的测量,以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良恶性的最佳诊断界值。比较常规超声、VTIQ及两者并联法和串联法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 结果恶性腋窝淋巴结的SWVmax、SWVmin、SWVmean及常规超声评分均高于良性淋巴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超声评分≥6分,SWVmean值≥1.88 m/s时,腋窝淋巴结恶性的可能性大。VTIQ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略高于常规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并联法的诊断敏感度高于常规超声(94.4% vs 70.4%),串联法的诊断特异度高于常规超声(96.2% vs 7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TIQ技术及常规超声均可对腋窝淋巴结良恶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联合使用常规超声及VTIQ可有助于提高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体型患者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中质控模式图像,研究移植肾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移植肾皮下深度对VTIQ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及术后复查中肾功能正常患者119例。首先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值;然后于移植肾皮质选择感兴趣区,测量移植肾表面与体表的距离即移植肾皮下深度;最后利用VTIQ技术获取质控模式图像并评估,将图像质量分为等级A、B、C。患者BMI和质控图像质量等级记入BMI组,患者移植肾皮下深度和质控图像质量等级记入Depth组,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移植肾VTIQ质控模式图像质量在不同BMI患者或移植肾皮下深度之间存在差异(P<0.05)。对两组数据ROC曲线分析可知,AUC(BMI组)>AUC(Depth组),质控模式图像等级B与C之间的截断值为23.99,敏感度为0.800,特异度为0.731。 结论 移植肾VTIQ质控模式图像质量与患者BMI或移植肾皮下深度有关,BMI或者皮下深度越大,移植肾质控图像质量越差,VTIQ结果准确度越低。相对于移植肾皮下深度,患者BMI对VTIQ结果的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27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乳腺肿块大小、形态、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微钙化、血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征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分析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肿块大小、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分级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s=0.470,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相对肿块越大,边缘毛刺征检出率越低,后方回声增强、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越高,血流分级越高。肿块形态、微钙化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对病理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及病理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就诊的40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钼靶表现微钙化阴性病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超声表现,并根据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同时,分析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亚型及核级。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超声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及病理学核级与亚型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病灶中,钼靶未发现异常者16例(40.0%),而超声未显示异常者仅1例(2.5%)。超声下,病灶更多表现为肿块型(75.0%,30/40),形状以圆形或卵圆形及不规则形为主,边缘呈细小分叶,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与等回声,后方无回声特征,而非肿块型病灶(22.5%,9/40)则多表现为不均质中等回声合并导管扩张。4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5例(12.5%)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病理学上更多为中低核级(85.0%,34/40)与非粉刺亚型(87.5%,35/40)。肿块型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3.3%(22/30),非肿块型病灶为33.3%(3/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在超声下表现为微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30)vs 22.2%(2/9),P=0.572]。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灶病理学核级及亚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070)。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以肿块型为主,病理表现更多为中低核级与非粉刺亚型,超声更容易发现钼靶微钙化阴性病灶,应作为钼靶X线检查的补充,协助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超声特征术前对颈侧区淋巴结大量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甲状腺全切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83例,分析PTC超声特征与颈侧区淋巴结大量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发生颈侧区淋巴结大量转移者18例,无颈侧区淋巴结大量转移者6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相匹配,无显著差异;在结节的位置、边界、形态、纵横比、微钙化、被膜侵犯等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无颈侧区淋巴结大量转移者相比,年龄≤45岁、病灶多发、原发病灶直径较大者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大量转移,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征象对颈侧区淋巴结大量转移风险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VTQ技术对102例共107个乳腺肿块内部、肿块边缘及周围乳腺组织行剪切波速度(SWV)测量,分别记为SWVi、SWVb、SWVg。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乳腺良性组与恶性组SWV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最佳界值。 结果 所有肿块的SWVi值明显高于SWVb和SWVg,SWVb值明显高于SWV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恶性组SWVi、SWVb分别为(6.70±1.75)、(4.58±1.38)m/s,良性组分别为(3.52±1.52)、(2.80±0.97)m/s,两组参数恶性组均高于良性组(P<0.01)。以SWVi值5.06m/s为界值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5.9%;以SWVb值3.51m/s为界值诊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1.2%。 结论 乳腺肿块内部与肿块边缘的SWV均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灌注量在评估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1例接受TIPS且在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灌注量,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判断性别、年龄、术前门静脉灌注量、术后门静脉灌注量等与TIPS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筛选出相关因素,然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患者TIPS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而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灌注量在评估TIPS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中是否有应用价值。结果 111例行TIPS患者中,82例(73.9%)发生术后肝脏凝血功能障碍。卡方检验表明既往出血次数、术前凝血功能障碍、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术前门静脉灌注量、分流的门静脉选择、术后门静脉灌注量与TIPS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TIPS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概率(P)的方程:p=exp(9.541-0.007a-0.30b)/1+exp(9.541-0.007a-0.30b),公式中a为术后门静脉灌注量, b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结论 TIPS术后门静脉灌注量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TIPS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灌注量在评估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0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方肿块7个月就诊,无触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乳头无溢血、溢液,肿块无进行性增大,以“右乳包块”收入院。患者16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查体:胸廓无畸形,发育正常。右乳11点距乳头约9 cm处可触及大小约1.5 cm×1.5 cm的包块,质韧,边界欠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与皮肤及胸壁无粘连。左乳未触及明显包块。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区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乳11点近腋窝处测及大小约1.4 cm×1.3 cm 低回声结节(图1),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无衰减,彩色多普勒示结节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右乳实性占位性病变,癌可能性大。乳腺钼靶 X线摄片示右乳结节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患者术前行粗针穿刺送检条索样组织三条,病理诊断:(右乳)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CD68(+)。PAS 染色示:阴性(-)。2 d 后行右乳肿块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中梭形切除肿块表面皮肤及穿刺针道,将肿块连同周围1 cm 组织一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右侧)乳腺颗粒细胞瘤,体积1.7 cm×1.5 cm×1.4 cm,各切面均未查见癌组织。“可疑”(4个)、“低位”(8个)淋巴结未查见癌组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进行随访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