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对小鼠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使用R语言对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来源的HFpEF转录谱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cytoHubba软件鉴定核心基因。采用R语言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核心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分析核心基因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HFpEF小鼠左心室组织中337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DEGs主要参与细胞外结构和基质的构成、损伤应答和愈合、胶原纤维构成、血液凝固和纤连蛋白结合等多个GO子集。KEGG分析提示DEGs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血小板活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中。构建PPI网络后共鉴定出30个核心基因,即Fn1、Mki67、Mmp9、Col1a1、Ctgf、Col1a2、Col3...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住院并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5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及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并接受选择性CAG检查的56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将所有患者分为钙化斑块组(n=14)、非钙化斑块组(n=34)和混合斑块组(n=42)。比较三组人口学资料、入院时心率、入院时血压、既往史、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CT-FFR及血流储备分数(FFR)。以FFR≤0.80作为诊断病变特异性缺血的“金标准”,绘制ROC曲线以评价CT-FFR对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价值;采用相关系数分析FFR与CT-FFR诊断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的一致性,绘制Bland-Altman图以分析CTFFR与FFR诊断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三组年龄、入院时舒张压、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有高血压史者占比及入院时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T-FFR≤0.80诊断为病变特异性缺血。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患者中,CT-FFR诊断病变特异性缺血的灵敏度分别为55.55%、72.22%、75.00%,特异度分别为20.00%、81.25%、55.55%,正确率分别为42.86%、76.47%、66.6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FFR诊断冠状动脉钙化、非钙化、混合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AUC分别为0.40〔95%CI(0.07,0.73),P=0.549〕、0.75〔95%CI(0.58,0.93),P=0.011〕、0.66〔95%CI(0.48,0.84),P=0.08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FR与CT-FFR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混合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均无线性关系(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患者:R^(2)<0.01,P=0.926;冠状动脉混合斑块患者:R^(2)=0.07,P=0.102),FFR与CT-FFR诊断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结果的一致性良好(R^(2)=0.19,P=0.011)。Bland-Altman图分析结果显示,CT-FFR与FFR诊断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所有散点基本在平均差值的95%CI内,说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性小。结论CT-FAR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对冠状动脉钙化、混合斑块患者发生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初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初次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7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老年标准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分析气胸、电极脱位、囊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起搏器阈值、感知、电极阻抗等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BMI,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年龄以及心力衰竭和肺部疾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气胸和囊袋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室和心房的起搏阈值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及超高龄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安全且可行,关注老年患者生理特性并注重围术期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