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Peter Mitchell[1]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网络成瘾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虽然不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但与传统的药物成瘾具有类似的构成成分和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认知行为疗法以及二者相结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临床干预效果,探索一种有效的网络成瘾治疗方法。方法:运用Kimberly S.Young网络成瘾量表和CIAS-R修订版量表筛选出网络成瘾者60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6人,分别施以认知行为疗法、针刺疗法、针刺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运用SCL-90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C3组治疗后SCL-90各相关因子均有显著变化(P〈0.01);与常模比较,A组SCL-90各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常模比较,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偏执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常模比较,偏执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因子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各项症状基本恢复到正常人;A组与C组比较SCL-90各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除强迫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行为疗法对于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大部分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经过科学干预基本可以使成瘾者躯体和精神症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肝功能、血脂、B超积分、血清NF-κB和TGF-β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BMI和W/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AST和ALP均下降,且观察组ALT和AS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C和TG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超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NF-κB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GF-β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NAFLD的疗效较好,并且可以降低血清NF-κB和TGF-β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外关穴组和外关穴配伍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同时,运用GE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对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基底节、桥脑、小脑等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针刺外关穴对右侧小脑的激活几率高于针刺外关穴配伍非穴(P〈0.05),并有趋势表明,针刺外关穴还能较为集中地激活左侧顶叶、右侧额叶、颞叶。[结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外关穴与非穴的配伍关系,不是简单的1+0=1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浸润及转移与治疗效果和预后密切相关.肿瘤转移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关于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肿瘤转移促进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EB病毒相关基因及蛋白与鼻咽癌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认知行为疗法以及二者相结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临床干预效果,探索一种有效的网络成瘾治疗方法。方法:运用KimberlyS.Young网络成瘾量表和CIAS-R修订版量表筛选出网络成瘾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施以认知行为疗法、针刺疗法、针刺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6周,在治疗前、治疗第3周及治疗第6周运用HAM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种治疗方法对认知障碍因子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的HAMD积分、精神性抑郁及躯体性抑郁在治疗第3周时开始显著降低(P<0.05),而睡眠障碍及情绪到治疗第6周才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除认知障碍外其余各项疗效指标均于治疗第3周开始显著降低(P<0.05)。从治疗第3周开始,B组和C组的HAMD积分、情绪、睡眠障碍、躯体性抑郁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第6周时幅度增加(P<0.05);而B组和C组的精神性抑郁因子在治疗第6周时才开始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的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及针刺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55例患者。其中25例患者接受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30例患者接受单纯内镜下扩张治疗(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缓解食管狭窄需要的时间、扩张相关的治疗费用、1年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后短期内都达到了内镜和临床缓解。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2/25) vs 6.7%(2/30),χ~2=0.046,P=0.83]。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内镜下扩张联合博来霉素组患者无狭窄生存时间长于单纯内镜下扩张组患者[(11.1±0.4)个月vs (3.9±0.2)个月],前者需要达到食管狭窄缓解的扩张次数更少[1 (1,2)次vs 3 (3,4)次],费用更低[5791.2 (4987.4,9974.8)元vs 16084.0 (14036.1,19094.0)元],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2,Z=7.103、6.653,P均<0.01)。结论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食管手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优于单纯内镜下扩张,可获得更长的无狭窄生存时间,并减少扩张次数。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Peter Mitchell[1]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网络成瘾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虽然不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但与传统的药物成瘾具有类似的构成成分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