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6岁。孕1产0,末次月经2002年8月22日,因盆腔粘连,原发性不孕在我院行IVF-ET术,术中共移入受精卵4个,均存活。术后4周行减胎术,保留2个,术后胎囊发育正常。定期产检,一直门诊监测胎儿发育。孕3^ 月B超检查双胎发育符合孕周,见双羊膜囊。孕23周B超检查发现一胎存活,一胎死亡,已死亡胎儿双顶径35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父 婴传播是垂直传播的方式之一。HBV男性感染者既可通过生殖细胞将病毒垂直传播给子代 ,也可经接触感染其配偶并继而由配偶再垂直传给子代 ,本文所述父 -婴传播指前者 ,即男性感染者通过生殖细胞把病毒垂直传给子代。我国HBV携带率很高 ,而垂直传播在HBV代 -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但长期以来父 婴传播被母婴传播与家庭内部接触传播所掩盖 ,未受到足够重视。早在 1977年Blumberg[1] 曾根据家系调查结果推测HBVDNA可能整合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然后在子代中传递。1985年Hadchouel等[2 ] 从急性肝炎患者精液中检出HBV -DNA…  相似文献   
3.
高等医学院校新毕业的医学生,要逐渐承担起临床教学的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过程。根据我院多年来对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及实践培养工作的探索和总结,我们认为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医学青年教师,除了要加强传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应强调和树立现代教师观,掌握医学教学的基础原则,培养良好的师德。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相关宫旁韧带内淋巴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阴道旁组织中淋巴的含量及分布。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3家医院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后主韧带、骶子宫韧带、阴道旁组织新鲜标本各22条、29条、28条,将标本分为近、中及远3段;主韧带标记浅、深两层,骶子宫韧带分别标记浅、深两层及内、外侧面。对所有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D2-40染色进行定性分析后,采用Impro图像分析软件和生物体视学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定性研究:各韧带均可见特异标记淋巴的抗体D2-40染色阳性,HE染色进一步显示了散在分布的淋巴管、粗细不等的各级淋巴管分支,偶见淋巴结。定量研究:主韧带、阴道旁组织中淋巴呈散在分布;骶子宫韧带中淋巴相对集中分布于骶子宫韧带内侧面(P<0.01),且近子宫段最多(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宫旁组织内淋巴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分布特点对指导术中对宫旁组织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妇女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 ,IVF -ET)周期中血清及卵泡液中白介素 - 1α、β(IL 1α、IL 1β)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着床率的关系。 方法 选取 2 0 0 0年 7月至 9月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IVF -ET患者 36例。收集肌注HCG日、取卵日、胚胎移植日的血清和卵泡液 ,采用定量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卵泡液中IL 1α、IL 1β水平 ,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VF -ET过程中不同时段血清雌二醇 (E2 )、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激素 (LH)、孕酮 (P)水平 ,按是否胚胎着床分组 ,对两组临床资料、激素和IL 1α、IL 1β水平进行回顾性相关分析。结果 IVF -ET中 ,着床组的卵泡液IL 1β水平明显高于非着床组(P <0 0 0 1) ,在HCG日或移植日 ,两组血清IL 1β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卵泡液及HCG日血清IL 1β水平与卵细胞成熟度相关 (r =0 74 ,P <0 0 1;r =0 81,P <0 0 1) ,HCG日血清IL 1β水平与血清E2 正相关 (r =0 83,P <0 0 1)。血清及卵泡液IL 1α水平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IL 1β与E2 、卵细胞成熟度相关 ,血清IL 1β参与卵泡的生长发育 ,调控卵细胞成熟及内膜生长 ,参与IVF -ET胚胎着床过程 ,影响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子宫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产科子宫切除的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刮宫产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以期为降低孕产妇子宫切除率和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近5年来广州市7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产科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随机对照研究,取同一医院剖宫产产后出血未切除子宫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可能与子宫切除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7家医院5年来剖官产子宫切除率为0.18%(56/30972),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时的子宫切除率3.92%(56/1429),子宫切除患者死亡率5.36%(3/56).56例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是胎盘因素占58.93%(33/56),其次为宫缩乏力8.93%(5/56)、子宫肌瘤8.93%(5/56)、凝血机制异常7.14%(4/56)及子宫破裂7.14%(4/56).结论 对子宫切除组与对照组多因素二分类Logiscic同归分析.提示胎盘因素、子宫破裂、术前凝血指标异常等是削宫产发生产后出血时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需要规范性指南,以期降低子宫切除率及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例 1.患者 ,31岁 ,孕 3产 1,曾行人流及足月剖宫产各 1次。末次月经2 0 0 3年 4月 15日 ,预产期 2 0 0 4年 1月2 2日 ,孕 3月出现先兆流产 ,当地B超检查未发现双胎妊娠 ,孕 4月余出现胎动 ,未定期产检 ,孕 2 7周复查B超提示 :单卵双胎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 ,一胎未见异常 ,另一胎为无脑儿 ,羊水量正常 ,患者未行减胎术 ,继续妊娠至 2 0 0 4年 1月 8日入我院待产。B超检查提示 :妊娠 38周 ,宫内双活胎 ,LOA/横位 ,横位胎儿为无脑儿 ,羊水偏多 ,正常胎儿脐血流S/D偏高。查体 :宫高 36cm ,腹围 10 8cm ,胎心率 135 / 14 0次 /min。当晚行剖宫…  相似文献   
8.
血清胱抑素C在评估重度子痫前期肾功能损害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评估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肾脏功能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在中孕和晚孕期测量96例正常妊娠女性和4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24 h肌酐清除率(CrCl)、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酸(UA)以及微球蛋白(MG)的浓度,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继续监测以上指标变化至产后4 d,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结果正常妊娠女性晚孕期血清Scr、UA和MG浓度显著高于中孕期(P<0.05),而血清Cys-C浓度无显著差异;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Cys-C水平在晚孕期显著高于中孕期(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管在中孕期、晚孕期还是产后血清Cys-C与24 h CrCl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Cys-C水平可以作为一项灵敏和可靠指标来反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产前和产后肾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动脉新辅助化疗和全身静脉新辅助化疗的卫生经济学状况。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住院行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LACC患者68例,按其化疗途径分为动脉化疗组(36例)和静脉化疗组(32例)。比较两组化疗近期疗效、疗程、不良反应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化疗近期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6%vs.93.75%,P>0.05);静脉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作用均重于动脉化疗组(43.75%vs.33.33%,40.6%vs.13.89%,P<0.05);静脉化疗组化疗期间总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总住院时间、总化疗时间、首次化疗距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动脉化疗组(P<0.01)。结论动脉新辅助化疗与静脉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相当,但动脉新辅助化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新辅助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孕双胎的产科并发症和围生儿发病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1998年1月~2005年5月43例IVF-ET受孕双胎和75例自然受孕双胎的产科并发症和围生儿结局。结果:IVF-ET受孕双胎组的母亲年龄为(30.81±4.36)岁,自然受孕双胎组母亲年龄为(27.26±3.40)岁,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IVF-ET受孕双胎组孕34~37周间早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46.51%vs20.00%,P<0.01),OR值为3.478,OR值95%的可信区间为1.52~7.93;IVF-ET受孕双胎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双胎组(88.23%vs67.86%,P<0.05),OR值为2.247,OR值95%的可信区间为1.017~4.965;IVF-ET受孕双胎组单卵双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4.60%vs22.66%);两组其他产前、产时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F-ET受孕双胎组母亲年龄较大,早产发生率较高,单卵双胎比例较低,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其他产科并发症与围生儿并发症与自然受孕双胎组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