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ULDH患者行侧后方入路治疗。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JOA评分。结果 20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24(18.8±2.3)个月。VAS评分:术前为7.8分±1.3分,术后2周为1.3分±1.2分,末次随访时为1.4分±1.1分,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为12.12分±2.12分,术后2周为20.60分±3.12分,末次随访时为21.88分±3.05分,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按Otani et al分级方法评定:优15例,良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16/20。结论侧后方入路治疗ULDH疗效明确。术中应仔细操作,以避免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创伤后头痛患者脑血流速度变化。方法对创伤后头痛患者30例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其脑血流速度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创伤后头痛患者大脑前动脉犤(95.7±10.3)cm/s犦、大脑中动脉犤(110.8±13.9)cm/s犦、大脑后动脉犤(93.3±9.5)cm/s犦和基底动脉犤(88.7±9.1)cm/s犦,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犤(54.1±8.0),(53.7±7.9),(40.9±7.6),(35.2±6.0)cm/s犦(P<0.01)。结论创伤后头痛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10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清创、置管冲洗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0~66岁,平均(49.6±12.8)岁,颈椎肿瘤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腰椎滑脱症3例、胸腰椎骨折1例。结果 10例患者均获治愈,清创次数为1~5次。早期所有病例在清创术后2~8周愈合,内固定装置均完整保留。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通过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清创、置管冲洗或负压封闭引流,所有感染患者均治愈,同时内固定物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4.
针刀松解治疗偏头痛后遗症1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头痛症状消除后。往往后遗有紧箍、头沉等不适的症状。用常规方法如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穴位注射、针灸、按摩等疗效不明显或无效。近年来。我科采用环枕筋膜针刀松解治疗偏头痛后遗症1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效用。方法:对5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在术后1~2年,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进行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在3月内临床愈合,患者腕关节的背伸和尺偏活动范围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P<0.05),掌屈、桡偏、旋前、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与对侧正常腕关节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掌倾角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应成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首选,其固定牢靠,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创伤后头痛患者脑血流速度变化。方法 对创伤后头痛患者30例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其脑血流速度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创伤后头痛患者大脑前动脉[(95.7&;#177;10.3)cm/s]、大脑中动脉[(110.8&;#177;13.9)cm/s]、大脑后动脉[(93.3&;#177;9.5)cm/s]和基底动脉[(88.7&;#177;9.1)cm/s],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54.1&;#177;8.0),(53.7&;#177;7.9),(40.9&;#177;7.6),(35.2&;#177;6.0)cm/s](P&;lt;0.01)。结论 创伤后头痛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骨粒经椎弓根植入伤椎及后外侧内固定治疗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A组),并与仅行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治疗的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B组)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疼痛VAS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8(15±2.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评估:两组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结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及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失效。  相似文献   
8.
切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了解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分类、致病菌、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降低切口感染的策略,认识切口深部感染早期诊断线索,可早期诊断并及早给予适当的治疗,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审慎考虑围手术期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该文介绍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对比研究直线偏振光红外线(SL)疼痛治疗仪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血管性头痛及其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方法:采用SL行双侧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照射前、后进行TCD检测颅内11条主要动脉,观察其变化,对比分析.结果:头痛治愈率达60%,有效率93%.由TCD检查发现,11条颅内动脉其中9条血流速度减慢,与治疗前对比t检验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O.05~O.01).提示本疗法可解除颅内血管痉挛、使血管管径扩张,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速度向正常转化.结论:SL星状神经节照射能治疗或缓解血管性头痛,尤对丛集性头痛、月经性血管性头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