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hagepeptidedisplaytechniquehasbecomeaverypopu larmethodofstudyinawidevarietyofresearchworkson accountofitsversatility,simplicityandcosteffectiveness. Ithasbeenwidelyusedforidentificationofproteinsand hasprovidedaconvenientmethodologytoobtainligands fors…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本室所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31kDa组织蛋白B DNA疫苗在BALB/c小鼠体内的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纯化的空白质粒载体VR1012、重组质粒VR1012-Sj31免疫BALB/c鼠,将36只6~8周龄BALB/c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A组)肌肉注射空白质粒载体VR1012,实验组(B组)皮下注射重组质粒VR1012-Sj31,C组肌肉注射重组质粒VR1012-Sj31.质粒剂量均为100μg,每隔2w免疫1次,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第21d,每只鼠经腹部感染10条尾蚴,42d后剖杀计数各小鼠成虫数和每克肝卵数,观察诱导产生的减虫和减卵效果,并用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抗体.结果:ELISA分析表明,第3次免疫后小鼠出现特异性IgG抗体.与空白质粒对照组比较,2个实验组的减虫率分别为15.0%(P>0.05)和25.0%(P<0.05),减卵率分别为38.22%和54.90%(P<0.001).与皮下免疫组相比,VR1012/Sj31肌肉免疫组的减卵率分别为26.99%(P<0.001).结论:DNA疫苗VR1012-Sj31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作用,肌肉注射的保护效果大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3.
封闭繁殖的成年东方田鼠消化能力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东方田鼠的消化特征和科学,合理配制其饲料。方法 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胃肠进行解剖组织学观察,以及对三组不同营养水平饲料氨基酸消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 东方田鼠的胃可分为前胃和后胃,后胃除腺体之外的粘膜为复层扁平上皮组织,盲肠特别大,长,盲肠与肠道的比值[盲肠长度/(大肠长度 小肠长度 盲肠长度)]为0.18。盲肠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肉层明显比其他部分的肠壁薄;配方Ⅰ氨基酸平均转化率为67.56%;配方Ⅱ为57.48%;配方Ⅱ为57.48%;配方Ⅲ为76.75%。结论 纤维素的含量会影响东方田鼠氨基酸的体内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在输卵管结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11年中对11268例绝育术中所发生的15例术中、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输卵管系膜撕裂、腹壁切口出血血肿、输卵管系膜出血、切口感染和膀胱损伤。结论除受术对象的个体差异以外,主要是手术者工作责任心不强和业务技术不熟练,基本功不扎实而造成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发现早、处理及时,并术后给予合理治疗,经随访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日本血吸虫雌虫抗原的模拟表位 ,并探讨其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用日本血吸虫雌虫免疫兔血清IgG作配体对噬菌体随机 12肽库进行 3轮亲和筛选 ,随机挑取 18个噬菌体克隆用Dot ELISA检测其特异性 ,并对其中的 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别在 0、2、4周用混合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 3次 ,第 6周每鼠经腹部感染 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42d后剖杀冲虫 ,计数虫数和每克肝卵数。 结果 经 3轮筛选 ,特异性噬菌体富集了 2 0 0多倍 ,随机挑取的 18个克隆经Dot ELISA鉴定有 17个能与雌虫抗原免疫兔血清呈阳性反应。DNA自动测序的 4个序列与GenBank的已知序列均无同源性。与对照组相比 ,混合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的减虫率为 2 6.5 7% ,减卵率为 65 .3 4%。 结论 采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可获得模拟日本血吸虫雌虫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 ,这些短肽分子能诱导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HLJDD)对ApoE-/-小鼠斑块、炎症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雄性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模型,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HLJDD高、中、低剂量组(n=8),HLJDD灌胃剂量依次为:3.5、7.0、14.0 g-1穔g-1穌-1,辛伐他汀灌胃剂量为5 mg穔g-1穌-1,另设8只同龄雄性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连续给药16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脂水平,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s数量;RT-PCR法检测Foxp3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主动脉斑块明显,TC、TG与LDL-C浓度显著升高,促炎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白介素-10(IL-10)、生长转化因子-β(TGF-β)、Foxp3 mRNA水平显著降低,Tregs数量减少,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JDD能显著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降低血清TC、TG与LDL-C,并降低IL-6、hs-CRP与TNF-α水平,增加血清HDL-C、IL-10、TGF-β及Foxp3 mRNA水平,并增加Tregs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HLJDD可显著减轻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损伤,可能与增加Tregs数量,从而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克隆并分析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新基因,提供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方法:用Sj雄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家兔血清为探针筛选Sj成虫cDNA文库,将所获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断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通过互联网NCBI GenBank和蛋白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得11个阳性克隆,经分析有2个新基因,分别是Sj-P8(GenBank注册号AF517843)和Sj肌球蛋白cDNA序列(GenBank注册号AY770506),分别编码含7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和含212个氨基酸的蛋白片断。结论:Sj-P8和Sj肌球蛋白cDNA序列可能为日本血吸虫疫苗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与IL 4真核表达质粒联合免疫小鼠的效果。 方法 将小鼠IL 4基因PCR扩增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小鼠分为 4组 ,每组 12只 ,实验组 (A)每鼠肌注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和IL 4表达质粒各 10 0 μg ,同时设立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对照组 (B)、IL 4表达质粒对照组 (C)和空载体对照组 (D) ,共免疫 3次。 2周后用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质粒在小鼠肌细胞的表达 ,3周后经皮肤攻击感染小鼠 40± 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计算减虫和减卵率 ,观察免疫保护性。 结果 重组IL 4质粒和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均在小鼠肌细胞表达。用重组IL 4质粒和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联合免疫诱导小鼠产生 43 .2 0 %的减虫率和 76.63 %的减卵率 ,与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单独免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P <0 .0 5 )。 结论 联合IL 4表达质粒免疫可能提高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的抗血吸虫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放置宫内节育器不当或其他原因发生的宫内节育器嵌顿与异位的经验教训。方法通过X线造影、透视下双合诊、腹透或平片、探针定位分析,明确诊断。结果诊断明确后,23例节育器嵌顿与异位者经剖腹探查、宫腔镜或阴道常规取出。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术时机,选择适合宫腔大小的节育器,避开哺乳期是减少或避免嵌顿与异位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了解不同环境光照对东方田鼠行为的影响,为制订东方田鼠环境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动物行为观察装置,观察三组东方田鼠在不同环境光照条件下的自主活动、玩耍、摄食、饮水等行为表现并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结果24D组的东方田鼠自主活动总数最多,而24L组则最少,12L/12D组跟24D组接近:无论是24L,还是24D处理,动物的相对活动没有明显的节律性,但在12L/12D条件下,动物活动节律随着光照处理而变化,呈现其一定的节律性。玩耍行为12L/12D组最多,但24D组动物玩耍行为比24L组多;当24L处理时,动物很少处于中央格,而24D处理和12L/12D处理时,动物有不同程度穿梭中央格,其中12L/12D处理时,动物穿梭次数最多;摄食与饮水次数12L/12D组次数最多,24L组次数最少。结论 室内有规律的环境光照处理,可改变东方田鼠固有的依季节变化的行为规律,产生实验室控制的光周期应答行为,12L/12D是东方田鼠最适光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