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在全面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优、缺点。方法:对头皮冠状切口和口内切口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的全面部骨折病人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头皮冠状切口的优、缺点。结果:全病例均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并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外伤性牙、颌、面畸形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手术视野显露充分,术后平均随访19mo,颜面对称性良好、面高比例及面凸度协调、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未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未发生额部皮肤感觉异常以及功能障碍、切开线无毛发脱落、全病例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钛板的排斥反应。结论:头皮冠状切口能够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并发症少,符合美容医学和功能医学的原则,是全面部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 CBCT) 在颌下腺导管结石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颌下腺导管
结石病人20 例,采用CBCT 和彩超联合检查,判断颌下腺导管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并且对10 例形态较规则
的颌下腺导管结石进行测量,与术前CBCT 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 例病人中CBCT 颌下腺导管结石确
诊率为100%( 20 /20) ,彩超确诊率为80%( 16 /20) 。4 例彩超未查出导管结石的病人,经CBCT 检查发现1 例为
腺体内结石,2 例为泥沙样不成形钙化程度差的结石,1 例导管前端微小结石( <1mm) 。20 例均实施手术取石,
术中、术后证实位置、形态、大小与术前CBCT 检查结果基本吻合。测量10 例形态较规则的颌下腺导管结石测
量值与CBCT 测量值之间误差约在0~ 0.5mm 范围内。结论: CBCT 在颌下腺导管结石的术前检查诊断可靠,形
态的观察、结石定位及大小的测量比较精准,对临床治疗能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误诊的原因。方法:急性牙髓炎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20~68岁;病程1~12 d。结果:39例误诊病例中,牙源性疼痛32例,非牙源性疼痛7例。结论:牙髓炎引起的疼痛往往位置不确定,由于在诊断的过程中,病史收集不详细,检查不仔细,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与唾液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 mRNA的表达。结果:1.PTTG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唾液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597±0.487和0.436±0.173,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组织(P〈0.05)。2.PTTG mRNA在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癌旁组织高于癌组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唾液腺癌组织中,PTTG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PTTG作为一个新型的原癌基因,其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唾液腺癌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巨大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2009-11—2011-05,笔者对6例咽旁间隙巨大肿瘤患者施行肿瘤切除手术,其中4例采用下颌正中截骨径路,2例采用了颏孔前截骨径路。结果:采用下颌正中截骨及颏孔前截骨径路,术野暴露充分,肿瘤切除安全、完整,术后愈合良好,无1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紊乱。平均随访22个月(14~31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除1例下颌神经血管束因与瘤体粘连而切除外,无任何神经损伤症状。结论:下颌正中截骨和颏孔前截骨径路是咽旁间隙巨大肿瘤切除术的理想手术径路,符合肿瘤外科、美容外科和功能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TTGmRNA及其蛋白和bFGF蛋白的表达与唾液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bFGF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30例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TGmRNA的表达。结果①PTTG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唾液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597±0.487和0.436±0.173,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组织(P〈0.05);bFGF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唾液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533±0.286和0.738±0.763,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②相关性研究显示,在唾液腺癌组织中PTTG蛋白和bFGF蛋白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TTGmRNA在唾液腺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癌旁组织高于癌组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在唾液腺癌组织中,PTTGmRNA及其蛋白和bFGF蛋白表达量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①PTTG作为一个新型的原癌基因,其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唾液腺癌组织的发生、发展过程。②bFGF在唾液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以用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③在唾液腺癌组织中PTTG蛋白和bFGF蛋白关系密切,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获取的90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OSCC组)和45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PTEN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VEGF蛋白阳性表达差异。结果:OSCC组标本中PTEN、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6%、75.56%,对照组标本中PTEN、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3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和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Ⅰ期和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和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高分化和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C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