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是淋巴—浆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发病率近年有增多的趋势,据统计约占1~2/10万人/年。有时由于其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现将我院10年来收治的15例及浆细胞白血病1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rolymphocytic Leukemia,PLL)是一种罕见的亚急性淋巴增生性疾患。其特征为脾肿大,淋巴结不肿大,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具有特征性的幼淋巴细胞,其形态介于原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之间,故称为幼淋巴细胞(Prolymphocytic cell)。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PLL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4岁,已婚,农民,住院号199273。因头昏乏力二月,于1984年5月26日入院。二月前患者  相似文献   
3.
自1974年Sachs提出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治疗以来,已有不少作者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报道,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我们自1983年2月至1985年6月对5例MDS和4例ANLL应用小剂量Ara-C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系骨髓瘤中少见的一种类型,仅占该病的1~2%。国内文献报道不多。“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并髓外浆细胞瘤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亦属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44岁,农民,因胸廓疼痛、头昏、乏力5个月,于1984年5月30日入院。 患者因胸廓疼痛逐渐加重,伴头昏乏力、面色苍白二个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该院检查发现血沉降率高、贫血,但胸部及颅骨X线照片未发现异常。骨髓检查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应用COP方案一疗  相似文献   
5.
“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nonsecretory”multiple mycloma)是一少见类型的骨髓瘤,只占该病的1~2%。国内文献报道不多。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9岁,住院号168274,因腹泻、头昏、面色苍白、下肢浮肿一月,于1980年11月6日入院。腹泻为粘液便,一日多次。曾按“痢疾”治疗有好转,但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及浮肿。尿检查可见蛋白 ~(?),疑为“肾炎”,因贫血加重转来我院。病后无骨痛、发热或出血倾向。既往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皮肤粘膜苍白,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骨骼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无腹水,下肢中度浮肿。  相似文献   
6.
用阴离子隙(AG)值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类型和疗效。39例患者中,IgG型23例,IgA型9例,其他7例。与对照组AG值比较,IgG型明显降低(P<0.01),IgA型明显升高(P<0.05),其他型无明显变化(P>0.05)。5例IgG型MM於治疗前AG值明显降低,而在有效治疗后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AG值的推算对IgG型和IgA型MM不仅有诊断价置,而且还能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5例急性多颗粒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原粒及早幼粒细胞计数的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对诊断标准提出了商榷,着眼于细胞形态特点,异常早幼粒细胞以大于3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87年11月发现一例抗M抗体引起配血不合,现报道如下。 献血员罗××,男,26岁,于1987年11月1日首次来我院献血,血型鉴定为B型。次日在盐水介质中与B型血配合时,次侧发生凝集;当再次与B型及O型配血时,次侧同样出现凝集。为了查明原因,做了以下血型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自60年代化疗进展以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淋)的预后已大为改观,国外已有不少病例被认为“治愈”,国内亦有较长期生存的病例报道。但急淋化疗的疗效并不一致,故认为非单一性疾病,因而有人提出对急淋有进一步分型的必要。近年来根据细胞形态学、组织学、表面免疫特性、生物化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已提出了多种分型方法。我们就本院1971—1979年收治的57例成人急淋,从细胞形态学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已有25年以上的历史。通常每天服用马利兰2~6毫克,诱导缓解是长的。但骨髓细胞仍增生明显;伴有大量分裂细胞保留着Ph~1染色体;周围血象中不成熟细胞持续存在,脾肿大可不完全消退,更为危险的是在某些病人中有难以预料的严重的骨髓抑制。一般认为大剂量马利兰的毒性作用较大,其机理是有争论的;其毒性与剂量、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关。因此,一次剂量,适当的间歇期,可以控制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