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伟华 《当代医学》2016,(36):72-73
目的:观察并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探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干扰素凯因益生进行长达1年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进行分析对比,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乙型肝炎DNA(HBV-DNA)载量。结果治疗后,应答患者有32例,无应答患者18例;应答组及无应答组平均病程分别为(3.30±1.25)年及(5.45±1.45)年;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1.85±8.59)岁、(32.69±5.69)岁,比较2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患治疗前后ALT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应答组患者以及无应答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ALT、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HB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接受治疗前的ALT水平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苏伟华 《中外医疗》2012,31(5):52-53
目的探讨、分析肝结核的病理特征以及影像检查、临床诊断、治疗等相关问题。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和外科手术治疗证实的7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肝结核仅有1例粟粒型是经由MRI影像学检查出来,其余被误诊为肝癌、血管瘤、肝癌伴液化等疾病,经过手术和内科抗痨治疗,病灶消失。结论肝结核诊治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中活检等措施,以提高确诊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致面部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所致。治疗面瘫方法很多,但由于其神经损害程度不同,有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加隔姜灸治疗难治性面瘫40例,疗效满意,并与用电针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