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98例PC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水平,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血流速度,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LVA、RVA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IV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单纯倍他司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艾长思 《淮海医药》2022,(5):486-48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脑梗死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5例,出院后随访1年并根据脑梗死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99例)和未复发组(526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NLR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早期NLR对ACI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入院后早期NLR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TC、TG、Hcy、他汀类药物服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间BMI、嗜烟、糖尿病、ACI家族史、NLR、LDL-C、HDL-C、抗血小板聚集药服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分析显示:BMI≥24 kg/m2、嗜烟、糖尿病、NLR≥4.37、LDL-C高水平、HDL-C低水平、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不规律或未服药是ACI患者随访期复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