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中-尺神经间变异交通支(Martin-Gruber交通支)的发生率及分型。方法:对新鲜上肢72侧(男30,女42;左35,右37)进行解剖观察。结果:17侧存在正中-尺神经间变异交通支,发生率23.6%。依解剖形态可分为5型:(1)交通支在骨间掌侧神经与尺神经之间。(2)交通支在正中神经与尺神经之间。(3)效能支在支配指深屈肌的肌支之间。(4)交通支在骨间掌侧神经与尺神经之间,支配指深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鼠一侧后肢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不同条件缺血预处理,观察脊髓腰骶膨大处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血管夹暂时阻断大鼠左侧髂总、髂内和髂外动脉,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以缺血6h再灌注2h和12 h分为A、B两组,预处理方式为缺血10 min血液复流10 min,按无预处理、预处理1次、无时间间隔预处理2、3次,分成A0、A1、A2、A3;B0、B1、B2、B3组.取材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前角,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条件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前角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观察结果显示A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减少,核溶解消失,损伤明显,预处理后神经元细胞增多,可见部分细胞核存在;B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大部分坏死溶解,预处理后坏死溶解现象减轻.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0和B0组脊髓前角神经兀细胞不同程度核周器扩张损伤,出现内质网扩张、大量线粒体空泡以及核膜溶解消失.预处理后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叠加预处理后损伤进一步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下脊髓腰骶膨大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对脊髓具有保护作用.反复3次预处理产生的保护作用优于2次预处理及1次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改良与建立。方法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阻断大鼠一侧髂总动脉起始处血流,同时夹闭髂内、髂外动脉,一段时间后打开动脉夹,观察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下动物肢体功能情况,以及周围神经缺血导致的脊髓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改变,明确改良动物模型的实验效果。结果缺血时间的延长动物后肢的瘫痪症状逐渐加重。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显示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元损害明显加重。结论用无损伤动脉夹阻断一侧髂总动脉和髂内、髂外动脉的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是对以往模型的改良。该模型制备操作简单,对动物的损伤更小,可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2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8年8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年龄35~78岁;平均51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7例,3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2例,均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诊6~24月,平均1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只要重视肩袖损伤的修复,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8年9月应用Ilizarov 环形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男12 例,女3 例;年龄20~58岁,平均 40岁;皮瓣面积6 cm×5 cm~15 cm×10 cm.[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33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14例获得了骨性愈合,创面一期修复,炎症未再复发.1例皮瓣部分坏死,炎症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平均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为6.5个月.平均去除外固定支架的时间为7个月.[结论]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可以有效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10月间治疗的67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35例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32例患者采用空心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男53例,女14例,年龄18 ~60岁,平均32岁.根据Myerson分型:A型15例,B型36例,C型16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30个月).双重加压螺钉治疗组术后平均AO-FAS中足评分81.7分(56 ~98分),术后未发生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空心钉治疗组术后平均AOFAS中足评分78.6分(45 ~96分),2例发生伤口感染,2例未获得解剖复位,二期行关节融合术.两种治疗方法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6,P>0.05).[结论]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与空心螺钉治疗效果相似,由于双重加压螺钉能更好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距骨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2年4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距骨体骨折患者44例,男41例,女3例;年龄15~61岁,平均31.7岁;左侧26例,右侧18例.根据Sneppen分型,Ⅱ型24例,V型20例.开放性骨折11例,根据Gustilo和Anderson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A型1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事故伤13例,重物砸伤8例,扭伤4例,刀砍伤1例.开放性骨折平均在伤后5.3 h手术,闭合性骨折平均在伤后8.9 d手术.闭合性骨折采用前内侧切口15例,前外侧切口3例,内外侧联合切口15例.44例患者中,3例单纯应用克氏针固定;5例采用螺钉辅以克氏针短期固定;2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34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其中4例辅以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 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89个月,平均44.5个月.4例出现切口皮缘坏死,1例出现伤口感染,均经治疗后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7~41周,平均22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功能评分为43~100分,平均77.3分;优11例,良13例,可10例,差1例,优良率为68.6%.5例患者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19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其中4例行关节融合术.结论 治疗距骨体骨折时应根据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时机和入路,保护血供、解剖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and related key points in operative treatment of talar body fractures. Methods From April 2002 to July 2008, 44 patients with talar body fractures underwent the operation. There were 3 females and 41 male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1.7 years. The fractures occurred on the left side in 26 patients and on the right side in 18 patients. According to Sneppen classification, 24 type Ⅱ, 20 type V. Eleave cases were open fractures, according to the Gustilo-Anderson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3 cases in type Ⅰ , 7 in type Ⅱ, 1 type in Ⅲ A.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injury an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open fractures and close fractures was 5.3 hours and 8.9 days. The mechanism of injury was a fall from the height in 18 patients, a traffic accident in 13 patients, a crush injury in 8 patients, a sprain injury in 4 patients and a cut injury in 1 patient. Anteromedial approach was used for 15 close fractures, anterolateral approach for 3 and combined anteromedial-anterolateral approach for 15. K-wires fixation were utilized for 3 fractures, screws and temporary K-wires fixation for 5 cases, bioabsorbable screws for 2fractures, cannulated screws for 30 fractures and cannulated screws and threaded cancellous screws for 4cases. Results Thirty-f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21 to 89 months (average, 44.5 months). Necrosis of incision was found in 4 cases, wound infection occurred in 1 case. All fractures had achieved bone union;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22 weeks.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AOFAS score, the average score was 77.3, There were 11 patients in excellent results, 13 in good, 10 in fair and 1 in poor. The overall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68.6%. Avascular necrosis occurred in 5 cases. Traumatic arthritis occurred in 19 cases. Arthrodesis was needed in 5 cases. Conclusion The timing and approach of surgery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dition of the talar fractures and soft tissue. Anatomical reduction, preservation of the blood supply and early active pain-free mobilization are key 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talar body fractures.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患者12例,采用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6 ~15个月,6~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疗效为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患者髂部无疼痛,无畸形,行走正常,缝匠肌肌力恢复正常.结论 星状钢板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疗效确切,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生后早期大鼠下丘脑核团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生后早期大鼠下丘脑核团发育情况 ,为相应行为变化提供解释证据。方法 采用 10、13、16d龄雄性大鼠各 10只 ,制作火棉胶连续切片 ,应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下丘脑核团进行观察结果。结果  13d龄组大鼠下丘脑核团各项体视学数据均大于 10d龄组 ,而与 16d龄组相比左别无显著性 ;13d龄组大鼠细胞密度高于 10d龄组 ,而 16d龄组比 13d龄组增高程度更为明显。结论 生后 13d左右的大鼠下丘脑显著发育阶段与大鼠行为改变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25例, 女10例;年龄(37.5±6.0)岁。原始创伤中开放性骨折27例, 闭合性骨折8例。病程8~42个月, 既往曾行1次手术者3例, 2次手术者7例, ≥3次手术者25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或骨外露、创面窦道形成和贴骨瘢痕。转移皮瓣面积6 cm×5 cm~15 cm×10 cm。25例一期手术转移皮瓣及外固定支架固定;10例分期手术, 一期行局部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及皮瓣延迟术, 二期再行延迟皮瓣转移、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肢体短缩情况、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依照Ilizarov方法应用与研究协会(ASAMI)骨与功能结果评价标准评定肢体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3.8±7.4)个月随访, 均获得骨愈合。其中32例术后转移皮瓣成活, 创面一期修复, 感染未再复发, 获得了骨性愈合。3例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