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从1986年1月至今,在贲门失驰症89例的外科治疗中,发现并发食管癌患者6例,现报告如下。方法全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刀岁,平均465岁。病期最长45年,最短16年,平均24.7年。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和呕吐,4例近期出现呕血和体重下降。食管钡剂造影:6例贲门均呈鸟嘴状狭窄;l例中度扩张,5例重度扩张,其中2例极度扩张,食管直径大于scm;2例食管有明显充盈缺损。6例均纤维胃镜检查发现癌肿病灶,4例位于食管中段,1例位于上中段,并已累及食管颈段,长达14cm,1例位于食管中下段,病灶长10cm。6例术前均病理…  相似文献   
2.
用本院配制的体外肠道消化营养液(每1个单元含糖53g,蛋白25g,脂肪32g,热量2.51kJ),以灌注方式用于31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人,术后第3天增加至4个单元,术后第10天4/31病人体重增加1~1.6kg。17例手术前后对照,白蛋白增加0.10±0.09g/L球蛋白增加0.57±0.09g/L。9/31病人出现类似轻度消化不良性腹泻症状,经用收剑剂后消失,全部病人没有中断灌注。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以蛋、牛奶、糖为原料进行体外消化而成的营养液,约90%可变成肽类,氨基酸和可溶性小分子蛋白。从1983~1992年应用此营养液作肠道营养支持,治疗胸外科术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24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食管术后肺感染7例,胸内胃破裂,弥漫性腹膜炎,肠胃坏死,支气管胸膜瘘,全肺切除后肺感染各1例。这些病例死亡率一般报告在50%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衰竭。本组病例营养指标显示,并发症发生及患者的体重,血浆蛋白的迅速下降,通过3周的营养支持才逐步恢复。本营养液含有较高的脂肪,可以补充营养和代谢支持的需要,特别适于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是肺切除手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处理恰当,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支气管胸膜痿(支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1990年1月~1994年2月以支气管结扎法处理残端53例,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试制一种体外消化营养液(简称营养液),对19例食管及贲门疾患术后的病人做肠道灌注,支持营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做法及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9例均为男性,年龄32~68岁,平均35岁。其中1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伴胸腔感染的病人,除行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外,行空肠插管灌注营养液并结合深静脉高营养,瘘口自然愈合。1例食管良性狭窄的病人入院时体重40kg,经每天给4个单位的营养液后,一周内体重增加了3kg。余17例中,食管癌术后10例,贲门癌术后7例,我们对其中与牟氏报道中条件相似的12例作了营养液使用前后体  相似文献   
6.
一例胸壁巨大间皮肉瘤切除后,用不锈钢丝网重建胸廓,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9岁,于1983年7月11日入院。入院前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以高流量为主的综合性体外循环方法临床应用100例的结果。方法:成人要求流量l00ml/kg/分钟,儿童120ml/kg/分钟,低于85Ml/kg/分钟的病例不予列入。预充液以复方氯化钠为主,按体重加适量炭酸氢钠和氯化钾。稀释度不低于25%血球压积,不足时以库血和复方氯化钠按1:1的比例补充。1977年10月后,不强调稀释的限度、机器的预充、转流中的液体补充,完全用复方氯化钠。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59年4月至1981年6月间共进行二尖瓣分离术433例,瓣膜置换术27例,兹就其中有左心耳病理检查者117例,探讨阿少夫小体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术前心瓣膜病变与病理资料本文病理资料来源,110例为二尖瓣分离术时切除的左心耳活检资料;7例系瓣膜置换术的资料,其中3例为左心耳活检,4  相似文献   
9.
10.
Open-heiart sur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cir- culation usually requires transfusion of a la.rge volume of donor blood. This increases. the risk of infectious transfusive diseases and the medical fees. From October 1977 to December 1980 we explored a way of extraoorporeal circulation without donor blood in ioo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