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分辨力CT(HRCT)对肺间质性疾病诊断的作用,并探讨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2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比两者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同时观察所有对象肺HRCT的细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HRCT易于发现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网状阴影、小结节阴影、磨玻璃样阴影、肺气肿和细支气管病变.CT肺容积指标中,最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最大吸气末容积(Vin)与肺总量(TLC),容积差(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容积比(Vin/Vex)与残气量及肺总量比(RV/TLC),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1、0.87、0.65、0.65,P<0.01.结论 HRCT对诊断ILD有很高的价值,MSCT肺容积与PFT容积指标有显著相关性,MSCT肺容积指标能用于临床评价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胸膜下条絮征在肺挫伤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圣捷  刘白鹭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01-1303
目的:评价胸膜下条絮征在肺挫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挫伤和90例无外伤史的细菌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着重分析胸膜下条絮征在以上两组肺疾病中的显示情况并简要分析肺挫伤在CT上的其它特征如位置、形状、是否有融合等.结果:在80例肺挫伤患者中有76例(95%)显示胸膜下条絮征,在90例细菌性肺炎中有12例(13.3%)显示了胸膜下条絮征.结论:胸膜下条絮征是肺挫伤的重要CT征象,对肺挫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45岁,咳嗽、呼吸困难伴贫血4个月.CT表现:平扫示左肺门肿块,密度均匀,CT值为39 HU,与肺门血管分界不清.双肺内多发结节,直径0.5~1.0 cm.纵隔内气管前、腔静脉后、主动脉窗及隆突下多发淋巴结增大,直径1.3~2.3 cm,部分融合成团.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M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7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改变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重建图像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可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边缘血供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螺旋CT双期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边缘的血供情况.方法:对52例经活检、手术及血管造影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经螺旋CT全肝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的分析.动脉期的延迟时间为18~20s,门脉期为50~60s.结果:①原发性肝细胞癌4种肿瘤边缘CT征象分型通过双期动态增强螺旋CT很好显示;②CT平扫显示边缘模糊的病灶,在门脉期大部分范围减小,而在动脉期范围不变.动脉期能很好的反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③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双期边缘的强化特点可以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能够很好的展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特点及其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用色素内镜、超声内镜、X线、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等检查来判断病变情况,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较大.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1],如何提高食管癌的诊断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256排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意义。方法对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40天分别进行CT灌注扫描。计算表面通透性( permeability surface,PS)、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用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标准测量和比较化疗前后灌注值的均数间的差异。结果 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BV和BF呈显著相关性(γ=0.48,P=0.001),达峰时间与PS相关(γ=0.31,P=0.04)、与血流量相关(γ=20.66,P,0.001)、与血容量相关(γ=20.39,P=0.007)。缓解组患者的BF、BV和PS高于其他组患者。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管生成,进而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过期的64层VCT肺灌注成像对肺部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8例肺结节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测定肺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并测量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增强值和结节-动脉增强值之比(S/A)。标定结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结节CT灌注和增强指数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的灌注指数高于肺良性结节。良、恶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CT肺灌注成像可定量的评价肺结节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肺部结节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小组讨论式医学影像学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临床七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新型的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考试成绩对不同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大知识量.实验组成绩与对照组成绩比较: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F=72.360,P<0.001.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扫描,以获取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并得出各种灌注图像,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