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给予脂必泰胶囊4周后,检测患者血液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数值明显下降.脂必泰胶囊除有调脂作用,还能减少炎症反应,增强纤溶活性,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遗传变异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抽取251例冠心病患者和200例对照者,应用常规方法测定血脂和脂蛋白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对两组载脂蛋白E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5种基因型,分别为载脂蛋白ε3/3、ε3/2、ε4/3、ε4/2及ε4/4,ε2/2未见.不同载脂蛋白E等住基因型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作用具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血脂水平亚组,冠心病组载脂蛋白ε4/3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ε3/3基因型和ε3等位基因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高脂血症亚组,两组之间载脂蛋白E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冠心病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载脂蛋白ε4/3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并具有较低的ε3/3基因型频率.结论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载脂蛋白ε4/3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发病重要的遗传易患标记之一,并可能与冠心病心功能低下或心脏事件的发生有关;ε3/3基因型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3.
选取收治的8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新活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率及降低血BNP浓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行新活素治疗取得的近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组(SAP)、无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UAP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SAP组比较,AMI、UAP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hs-CRP、MMP-9、sCD40L均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而且这些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电生理标测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RFCA局灶性右心房房速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于常规行X线电生理标测,B组以Carto系统标测。结果 A组即时成功率为86.7%,B组为93.3%,两组即时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放电次数、标测时间、成功消融靶点处的AP间期以及术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X线曝光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电生理标测与Carto标测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行RFCA治疗均安全可靠,成功率较高,但Carto标测的X线曝光时间更短,应根据临床实际合理选择标测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单核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4例患者分为非冠心病(CHD)组,5例;CHD组,29例(其中有侧支循环者8例,无侧支循环者21例)。通过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主动脉根部及股动脉血单核细胞PDGFmRNA水平。结果:CHD患者无论是主动脉根部还是股动脉血单核细胞PDGFmRNA水平均较非CHD患者显著增加(P<0.01),CHD有侧支循环患者的主动脉根部血单核细胞PDGFmRNA水平较无侧支循环患者显著上升(P<0.01),但两者的股动脉血单核细胞PDGFmRNA水平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PDGFmRNA水平与CHD密切相关,CHD侧支循环形成与否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局部单核细胞PDGFmRNA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因怀疑冠心病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44例住院患者,男性237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9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设为对照组,共86例。以酶法测定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以苦味酸法测定血浆肌酐(Scr);e GFR计算方法:a MDRD公式;根据改良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结果 (1)对照组,UA组与AMI组Scr值分别为64.32±10.53μmol/L,70.54±13.42μmol/L及85.47±13.52μmol/L,对照组低于AMI组(P0.05);三组e GFR值分别为113.52±17.47 m L/(min·1.73 m2),88.54±14.53 m L/(min·1.73 m2)与80.53±13.63 m L/(min·1.73 m2)(P值均0.05);UA组与AMI组Gensini评分为40.54±23.45分与54.78±23.78分(P值0.05)。(2)e GFR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507),LDLC(r=0.865)、TC(r=0.743)、Lp(a)(r=0.221)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01)。(3)通过将TC、TG、LDLC、HDLC、Lp(a)、Scr、e GFR七项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 GFR(OR=0.249,95%CI为0.132~0.472,P0.001)与LDLC(OR=15.724,95%CI为8.042~30.732,P0.001)及TC(OR=7.402,95%CI为4.534~12.083,P0.001)一同进入方程。(4)PCI术患者随访结果:随访时间、全因死亡率、MACE、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服药时间、因心绞痛再住院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与肾功能之间存在联系,肾功能越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尚未观察到肾功能损害影响PCI术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分别行右心室高位室间隔部起搏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治疗,于术前1d、术后6个月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血浆脑钠肽(BNP)检查。结果: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较,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QRS波时限增宽程度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出量(SV)降低程度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BNP增加程度小。结论: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较,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使血流动力学更接近生理状态,是更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9.
氟伐他汀钠降脂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氟伐他汀钠 (商品名 :来适可 )是诺华公司提供的人工合成他汀类降脂药 ,主要适合于高胆固醇血症或以其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它通过竞争性阻断胆固醇 (TC)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 Co A)还原酶结合点影响 TC的生物合成 ,临床应用较广 ,常规剂量 2 0 mg/d治疗 ,我们将 1 4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服用常规剂量来适可的疗效、副作用等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1 44例 ,男 80例 ,女 64例 ,年龄 (37~ 65)岁 ;其中 2 0例被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所选病例为 3个月未服用过调脂药 ,在饮食治疗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CD40配体(CD40L)和血浆可溶性CD40L(sCD40L)的表达以及普伐他汀对CD40L等的影响,探讨高胆固醇血症促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选择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CD40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CD40L、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凝血酶原片段1+2(F1+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A组,n=20)及饮食控制组(B组,n=20),A组普伐他汀20mg/天治疗,B组只作饮食控制,7天后分别测定以上指标。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CD40L表达,血浆sCD40L、MCP-1、F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sCD40L与血小板膜CD40L、血清TC、LDL-C及血浆MCP-1、F1+2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0.52、0.51、0.63和0.61,P均<0.05)。普伐他汀短期治疗后,A组血小板膜CD40L、血浆sCD40L、MCP-1、F1+2显著降低(P均<0.05),而血脂无显著变化。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膜表达CD40L及sCD40L增高,高胆固醇血症可能通过激活CD40L促进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而参与AS的发生发展。普伐他汀可不依赖血浆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而抑制血小板膜表达CD40L和sCD40L及由CD40L介导的AS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